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综合经济地图
1)  complex economic maps
综合经济地图
2)  regional economy syntheses
地域经济综合体
3)  comprehensive economy
综合经济
4)  economic map
经济地图
1.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origin of on items the economic in Tumenjuiang development region, and elaborated the design principals, charicteristics, edition features and the new function of the economic map in this region.
本文介绍了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经济地图项目来源、重点经济地图的设计原则、特点、编制特色及经济地图在区域开发中的新功能进行了阐述。
2.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origin of on items the economic map in TREDA, and elaborated the design principals, characteristics, edition features and the new function of the economic map in this region.
本文介绍了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经济地图项目来源,重点对经济地图的设计原则、特点、编制特色及经济地图在区域开发中的新功能进行了阐述。
5)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land resources
土地资源综合经济评价
6)  Global economics
综合经济性
补充资料:经济地图
      反映工业、农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状态和相互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专题地图。
  
  发展简况  反映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始经济地图起源很早。随着地理学和地图学等学科的发展,经济地图的内容、形式和编制方法都有很大变化,尤其是在19世纪末经济地理学形成以后,经济地图发展很快。20世纪30年代苏联编制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其中第2卷包括大量的经济地图,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苏联工业、矿产、电力、农业及交通运输等经济发展情况,在资料完备、编印技术、学术水平方面都很突出。其他一些国家也出版了包括有一定数量经济地图的世界地图集,如英国、德国、美国等。60年代以来,有些国家还专门出版了经济地图集,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金陵大学J.L.卜凯教授编制的《中国土地利用图》图集,是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统计地图集。40年代,中国地理研究所编制出版的《四川省经济地图集》,则是中国第一本省区级经济地图集,内容比较详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和省区地图集中大多数包括有一定数量的经济概况图,部分省区还单独出版了经济或农业等专题的地图集。近20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为编制经济地图提供了更为方便、准确的工具和更多的信息,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地图的发展。
  
  类别  按地图内容可分为综合经济地图和部门经济地图两类。①综合经济地图。反映制图区域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结构和发展水平综合情况,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多种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又称经济地理图。②部门经济地图是反映制图区域某一种生产部门的情况,还可以分为基本经济部门地图和专业部门经济地图。前者如工业地图、农业地图、能源地图、交通运输地图和商业地图等。后者如轻工业地图、重工业地图,甚至更具体的钢铁工业地图或纺织工业地图等。此外,土地利用图从广义来说,全面反映地面覆盖的情况,包括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矿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以及其他用地,因此可以说是综合经济地图的一种;从狭义来说,可以着重反映农业用地状况,或者着重反映城市用地状况,所以也可以属部门经济地图。
  
  编制原则  ①突出地图主题,使编制目的明确。例如在选择底图要素时,要舍弃与主题无关的要素。②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由于行政范围的变化,经济资料往往不够完整,需要将资料订正,使之与图上的行政范围吻合。同时,经济地图一般都是反映同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所用的经济资料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另外,选择资料的时期尽可能具有代表性,从而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现象的特征。③指标的统一性。编制经济地图所采用的经济指标应当完全统一,才有可比性。不能在一幅图上某些地方用产量指标,另一些地方用产值指标。此外,指标的比较值量应当相同。例如牲畜分布图,必须把大小牲畜换算成标准头数才能进行比较。在确定分类、分级的数量指标时,还要考虑能够客观反映经济现象的规律。④地理位置的准确性。对于某些有准确地理位置的经济现象,应当保持它准确的地理位置(如工业地图)。对于某些没有准确的地理位置的概括性的经济现象,也要保持它所在地域的(如所在行政区)地理位置的相对准确。⑤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不同类型的经济地图的表示方法,要选择最适合内容的符号来表示,使之能明确反映经济现象。
  
  表示方法 编制经济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下列 8种:①符号法:用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图形表示点状分布的经济现象,具有明显的地理性。它是经济地图基本表示方法之一。符号的颜色和形状可以表示经济现象质的差别,符号的大小可表示经济现象量的差别,符号内部的划分可以表示经济现象的结构,符号的位置可表示经济现象的具体分布。这种方法适于表示工业、城市人口、交通枢纽等地理现象的分布。②范围法:用颜色、线条、图形等勾绘某一经济现象在地图上的分布范围。这是表示一定分布面积的经济现象的简便常用方法,一般适用于表示矿产的区域实际分布现象。③底色法:用不同颜色把全部制图范围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只表示经济现象的性质差别,又称区域法。一般适用于表示经济区划、土地利用等区域现象。④点法:图上绘出的每一个点都有固定点值,将经济现象的数值按点值折算为点数,根据点数疏密和范围反映经济现象的分布和数量。它是表示经济现象大面积分布的常用方法,一般适用于表示人口分布、作物布局等。⑤等值线法:把图上拥有相同经济指标的地点连接成线,以表明制图区内各地生产发展水平的差异。编制经济地图所用的等值线法与地形图的等高线、海洋地图的等深线、气候图的等温线和等雨量线、等压线的方法相似,但由于经济现象在分布上往往是不连续的,只能利用相对数值制图。它适用于编制人口密度、垦殖指数等图幅。⑥动线法:用各种有指向的窄带、或带箭头的线条来表示经济现象在区间移动的情况,也就是表示经济现象地理位置变更的路线、方向、方法和速度。它适用于表示商业贸易、运输路线等。⑦分级统计图法:表示一种经济现象的相对数量指标在大面积范围内分布的状况。一般适用于表示按人口平均占有的粮食或按劳力负担的耕地。⑧图形统计法:利用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统计资料,以面积不同的图形表示经济现象的绝对数值。它与分级统计图法一样,都是以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不能表示行政区内经济现象的差异性。适用于表示各种物产增长、变化等现象。以上8种表示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几种配合应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