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呼中自然保护区
1)  Huzhong Nature Reserve
呼中自然保护区
2)  protection of the nature reserve
自然保护区保护
3)  nature reserve
自然保护区
1.
Impact factor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forestry nature reserv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广东林业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探讨
2.
Designing nature reser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GIS;
基于GIS的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探讨
3.
A new category system of China nature reserves based on their attributes;
基于特征属性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
4)  natural reserves
自然保护区
1.
Unexpected misfortune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in field operations in natural reserves;
论自然保护区野外作业中的不测事件与对策
2.
The discussion on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erves;
浅论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前提下的社区发展
3.
Legislative Analysis on Social Charges of Natural Reserves;
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社会性收费问题法律探究
5)  Nature Reserves
自然保护区
1.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in Forestry Sector in China;
我国林业系统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分析与对策
2.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Shaanxi nature reserves;
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现状评析
3.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Gahai-Zecha Nature Reserves;
环境变化与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维护
6)  Natural Protection Area
自然保护区
1.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of Jilin Provincial Natural Protection Area Based on WebGIS;
基于WebGIS的吉林省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brief status on two natural protection areas on the former river of Lower-Jingjiang,and represents the river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Jingjiang,which is a typical meandering river and has complicated connecting retation with Dongting Lake,and the complexity of its river evolution.
介绍了石首下荆江故道天鹅洲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况;论述了下荆江典型蜿蜒性河道的特性,因复杂的江湖关系,使该河段河道演变更为复杂。
3.
Based on the propounding of the conception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al protection area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ystems and restrictive problems that influence the management, and in the e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materialize the new system of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 natural protection areas in China.
文章在对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经营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影响中国自然保护区经营的若干体制与制约问题 ,最后提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经营的制度创新的建议。
补充资料:呼中自然保护区

呼中自然保护区1983年建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67213公顷。主要保护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物貂熊。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呼玛县内,地处大兴安岭主脉和伊勒呼里山所夹成的东北向坡地上。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势以西高东低坡度平缓,山势多呈丘陵状起伏,高差较小,东起呼玛河谷,西到大兴安岭主脉,相对高差400~500米,区内有低山、丘陵、漫岗、河谷阶地、平原。年均气温-6℃,日温差悬殊,无霜期不足80天,冬季长达8个月以上。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集中在夏季。大兴安岭水系均源于区内或附近呼玛河上游,呼玛尔河和沙诺洛杭纳霍玛鲁河分别源于保护区西北和西南,在保护区中部汇合成呼玛河后,注入黑龙江。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植物有700多种,顶极植被为北方针叶林。兴安落叶松是本区的代表种,也是主要森林树种,占70%,有大面积的纯林。因不同立地条件而形成:杜鹃——落叶松林、泥炭藓——杜香——落叶松林、偃松——落叶松林、赤杨——落叶松林。樟子松常以带状分布在山脊、阳坡或半阳坡上,且大都与落叶松混交,极少纯林。

区内植物特点:

(1)具有高纬度多年冻土和各种沼泽上的植物群落,如常见的泥炭藓——杜鹃——落叶松林,其外观林木稀疏,树体崎岖,根系水平横伸等;

(2)保存了山地植被完整的垂直带谱,在低海拔450~500米以下的河谷分布着落叶松林或朝鲜柳、落叶松林、甜杨林带,海拔450~900米分布着杜鹃——落叶松林带,900~1200米为高山灌木偃松——落叶松林带,1200米以上为偃松、岩高兰矮曲林带;

(3)植物区系成分中,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成分占51%,东北植物区系成分占38%,从而验证了植物区系成分迁徙的学说。即源于欧洲第四纪的冰川,使欧洲植物向东移动,我国大兴安岭恰恰处在向东迁徙的必经之路上。

保护区国家保护植物二级有岩高兰;三级有樟子松、水曲柳、黄檗、核桃楸、钻天柳、刺五加、草丛蓉、黄芪等。

经济植物中,用材树种有红皮云杉、蒙古栎、白桦等;药用植物有手掌参、一轮贝母等100多种;芳香植物有细叶杜香等10多种。野生浆果类有笃斯、越橘等以及野菜、食用菌等。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动物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经济动物有野猪、狼、狍子、灰鼠、野鸭及鸣禽。冷水鱼类有细鳞鱼、哲罗鱼、重唇鱼。保护区内还有极地小鲵。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貂熊;二级有原麝、马鹿、驼鹿、兔狲、猞猁、水獭、雪兔、棕熊、花尾榛鸡等。

(一)貂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又名狼獾,属鼬科。外型介于熊、貂之间,体长80~100厘米,体重6.5~14千克。头大吻短,两耳短圆,尾短,尾毛粗长,趾具强而弯的长爪 ,体毛棕褐色。生活在针叶林内,穴居悬岩乱石间或荒丘倒木间,不定居,昼伏夜出,随繁殖季节外,一般单独活动,性机警凶猛,善于奔走、游泳和爬树,杂食性。一胎多为2~3仔,哺乳期3个月左右。在我国分布地区十分狭窄。

(二)兔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食肉目,猫科。体大小似家猫,体毛长而密。体长47~65厘米,尾长21~30厘米,体重2~3公斤,体背成红棕色或棕黄色,后部具黑色细横纹;四肢毛色较背浅,具2~3条黑横纹;尾粗圆,具6~8条黑横纹,尾尖黑色。头顶灰色具黑斑点,眼内角成白色,颊有2条细横纹。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每年5月产仔,每胎产3~5仔。

(三)原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又叫香獐,被毛粗硬,颜色为淡褐色,带红褐色和黄色斑点,腹部棕灰色。雄麝犬齿很长,突出于唇下,尾短。栖息于多岩而有大面积森林的山地,性孤独,不结群,白天隐伏休息,仅在晨昏活动,以野菜、松萝、嫩枝叶为主要食物。所产麝香,价格昂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