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泡利方程
1)  Pauli equation
泡利方程
1.
Considering the coordinates-coordinates′ non-commutation,from Moyal-Weyl multiplication and Bopp shift,the Pauli equation in non-commutative space are given by using the algebra relation in quantum mechanics.
本文从Moyal-Weyl乘法出发,考虑了坐标-坐标的非对易性,利用非对易空间量子力学的代数关系(Bopp变换),给出了非对易空间中的泡利方程
2)  virial eguation
维利方程
3)  equation of compound rates
复利方程
4)  Bernoulli equation
伯努利方程
1.
The Application of Bernoulli Equation in Judging the Direction of Air Flow after Laneway Perforation;
伯努利方程在判定巷道贯通后风流方向中的应用
2.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ydrodynamics and gives a kind of theoretical estimate on the necessity of safety and protection in large train-acceleration by the application of Bernoulli Equation and its principle of pressure reduction from fluid velocity increment.
对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表述,应用伯努利方程及其流速增加压强降低原理,对铁路提速中安全防护的必要性提供了一项理论估算。
3.
The formula for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a slender projectile is gained using Bernoulli equation and the equivalent plane solution is also obtained for penetration resistance of a cone-shaped warhead.
根据伯努利方程推得了细长杆弹侵彻阻抗力的公式,进而求出锥形弹头侵彻阻抗力的等效平面解,得到了弹体的侵彻深度。
5)  Bernoulli Equation
柏努利方程
6)  Bernoulli's equation
伯努利方程
补充资料:泡利,W.
      瑞士籍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1900年4月25日生于维也纳。1918年中学毕业后就成为慕尼黑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是A.索末菲。1921年以一篇关于氢分子模型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22年在格丁根大学任M.玻恩的助教,结识了来该校讲学的N.玻尔。这年秋季到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1923~1928年,在汉堡大学任讲师;1928年到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35年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到美国,1940年受聘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理论物理学访问教授。由于发现"不相容原理"(后称泡利不相容原理),获得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6年重返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1958年12月15日在苏黎世逝世。
  
  1921年,索末菲推荐年仅21岁的泡利为《数学科学百科全书》撰写了关于相对论的长篇综述文章。泡利的这篇论著得到了A.爱因斯坦本人的高度赞许,至今还是相对论方面的名著之一。
  
  泡利的博士论文是他在旧量子论方面的最初贡献。他到哥本哈根以后,不久就开始了关于反常塞曼效应的理论探索,通过对精细结构谱项的深入分析,引入了与后来的自旋量子数相对应的量子数;并且在1925年1月间正式提出了不相容原理。这一原理可以表述为:对于完全确定的量子态来说,每一量子态中不可能存在多于一个的粒子。泡利又用(非相对论的)量子力学理论处理了媡/2自旋问题,引入了二分量波函数的概念和著名的泡利自旋矩阵。通过泡利等人对量子场的研究,终于认识到只有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即费密子)才受不相容原理的限制,这样就确立了自旋统计关系。
  
  泡利为创立量子力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发表了许多有独创性的论文,而且还提出许多很有创见的批评和见解。他的许多关于量子力学的综述性文章中,最著名的一篇《波动力学的普遍原理》(1933),是量子力学方面的重要文献。
  
  泡利特别重视物理规律的对称性和不变性。早在β衰变中宇称不守恒被确认的前一年,泡利就在E.施温格、G.C.F.吕德斯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自然规律的洛伦兹协变性必然导致 CPT不变性的成立(见对称性和守恒律)。从20年代末期开始,他把主要精力用于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场论的研究方面。他和W.K.海森伯一起在1929年发表了关于场的正则量子化方法的论文,被认为起了开辟道路的作用。
  
  泡利另一个历史性的功绩是中微子概念的提出。为了解释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能量为什么有一个连续谱,他在1930年提出一个假说,认为原子核在β衰变中不仅放出电子,而且还放出一种质量甚小,穿透力甚大的中性粒子。他当时把它叫做"中子";1932年后,E.费密才把它改称做中微子。泡利这一假说解决了β衰变中角动量和能量不守恒的困难。1933年,费密就根据这种假说提出了他的β衰变理论。随着基本粒子物理学的进展,中微子假说在弱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此外泡利还在量子场论、固体物理等方面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他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见解,在学术界也有重要的影响。
  
  泡利在青年时期受到E.马赫的很深影响,自称是"反形而上学的后裔";所发表的关于相对论的论文中,曾经提出"计算中只应出现本质上可以观察的量"的原则。这个原则后来在海森伯创立矩阵力学中体现出来,甚至在整个哥本哈根学派观点的形成中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参考书目
   M. Fierz and V. F. Weisskopf, ed.,Theoretical Phys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tersciencePubl., New York,1960.
   J. Mehra, ed.,The Physicist's Conception of nature,D.Reidel Publ., Boston, 197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