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路面设计/土基回弹模量
1)  pavement design/modulus of resilience of roadbed soil
路面设计/土基回弹模量
2)  rebound modulus of subgrade
土基回弹模量
1.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rebound modulus of subgrade;
土基回弹模量合理取值试验研究
2.
On the correlativity of three test methods of rebound modulus of subgrade
浅谈土基回弹模量三种测试方法的相关性
3.
The paper introduced three test methods of rebound modulus of subgrade,that is the method of Benklenman beam,FWD(Falling Weight Deflectometer) and bearing plate,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vity of the test results in field.
介绍了土基回弹模量三种主要的测试方法,即静载贝克曼梁法、动载落锤式弯沉仪法和承载板法,并通过现场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测试方法在相同的测试状况下,弯沉测定值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换算。
3)  rebound module of subgrade
土基回弹模量
1.
Bearing plate, Benkelman beam deflectometer and falling weight deflectometer are utilized to test rebound module of subgrade on some typical high-grade highways in Gansu province.
选取甘肃黄土地区有代表性的几条高等级公路,采用承载板、贝克曼弯沉梁、落锤式弯沉仪3种方法实测土基回弹模量,建立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公式,进而提出了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取值范围为35~71MPa,保证率97。
4)  Modulus of resilience of roadbed soid
土基回弹模量Eo
5)  Subgrade resilient modulus
路基回弹模量
1.
Subgrade resilient modulus is mainly mechanical parameter to indicate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in the evaluation of pavement design,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pavement performance.
在我国路面的设计、施工质量以及使用性能的评价中,路基回弹模量是反映路基承载能力的主要力学参数,它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设计厚度,所以,路基回弹模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Subgrade resilient modulus is one of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road surface.
路基回弹模量是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因其受土质、含水量、压实度、测试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数值的确定比较困难,也就给设计与施工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问题。
6)  soil base's effective modulus of resilience
土基有效回弹模量
补充资料:路面设计
      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确定路面等级,选择路面类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计算各结构层厚度及确定材料配合比,达到在不同季节和水文条件下承受各种车辆荷载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并能顾及行车速度与安全,道路维修和良好经济效益等各项要求。
  
  路面设计从20世纪初就开始研究,已有80多年的历史,目前,各国使用的设计方法达几十种。早期偏重于经验法,它是根据道路试验结果或按照对道路进行一般观察的结果而建立的,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和地区局限性,但由于方法简便,能解决实际问题,故仍有很多国家使用。随着力学和数学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可以按照弹性理论或粘弹性理论计算出多层路面结构内的应力与变形(见路面力学计算),辅以一定的试验和调查,逐步建立了理论法,它已成为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方向,并已开始在美国、苏联、中国等国家应用。
  
  根据行车作用下路面的力学特性,可将路面分为柔性与刚性两种。柔性路面多由沥青类面层和多层结构组成,比较柔韧具有一定塑性,在长期行车作用下,容易产生较明显的变形,在柔性路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它的极限垂直位移和高温季节面层(采用沥青面层时)的稳定,同时也要考虑不利季节面层底面的极限拉延和面层的低温缩裂。刚性路面主要指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行车下工作于弹性状态,没有明显的垂直变形。刚性路面设计主要取决于混凝土面层的抗弯强度,同时考虑温度变化对路面内应力的影响。
  
  进行路面设计,首先要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为此,应着重了解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对路面的要求;调查当前以及预估今后远景内所承担的运输任务、交通量与车型的组成情况,查明道路所经地区的气候条件,路面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情况,以及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此外,还应了解施工力量、机具设备等情况。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路面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工作程序可概括如下:①根据使用任务的要求和交通情况确定路面等级(高级、次高级、中级或低级),考虑路上车型组成和交通量大小,以及当地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定面层类型。②根据面层与基层相互配合的需要,满足基层承重作用和传递、分布荷载的要求,按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基层类型,基层可做成双层或多层。对冰冻和水文条件不良地区,为防止路面冻胀翻浆,应作垫层设计和土基特殊处理。③各个结构层应取得合理的组合,强度和厚度要配合得当,在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能在使用期限内始终保持足够强度,满足行车需要。④根据路面力学计算方法或其他经验公式计算确定各结构层厚度。⑤选配各结构层材料,包括粒料的级配组成、结合料(水泥、沥青等)的用量计算等。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的发展,路面设计不仅限于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计算,还应综合考虑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寿命估计、维修管理、运输效益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处理,采用计算程序编制各个子系统,反复迭代,运用优化设计技术,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称为路面系统设计。
  
  

参考书目
   E.J.约德,M.W.韦特捷著,陈炳麟等译:《路面设计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3。(E.J.Yoder and M.W.Witczak,Principles of Pavement Desiɡn,2nd ed.,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7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