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双中子态
1)  dineutron [dai'nju:trɔn]
双中子态
1.
This paper review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henomena,deeply discuss the physcial foundation of the dineutron modie of cold fusion,and given the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fusion rate and forming rate of the dinutron,then explain x ray with 20keV energy and blue light phenomenon.
本文评述了冷核聚变现象研究的现状和最新发展,进一步讨论了双中子态冷核聚变模型的物理基础,给出了聚变率和双中子态形成率的计算表达式,并解释了20KeV X射线和蓝光现象。
2)  Dineutron model
双中子态模型
3)  life time of dineutron
双中子态寿命
4)  dibaryon
双重子态
1.
Theoretical study of four- quark states,pentaquark states and dibaryons is simply reviewed.
主要介绍了四夸克态、五夸克态和双重子态的理论研究。
5)  biexciton state
双激子态
1.
It was found that a biexciton state is mainly confined in one chain even the interchain coupling is included.
从紧束缚模型出发 ,研究了链间相互作用对双激子态反向极化的影响 。
2.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xoteric surrounding such as defect, temperature effect and adulteration, the stability of biexciton state photoinduced polarization invers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timulation with square and Gaussian random parameters.
考虑到缺陷、温度效应、掺杂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用方形随机分布和高斯随机分布模拟了格点原子的无序起伏 ,研究了在电场中高分子材料的双激子态反向极化的稳定性 ,发现当原子涨落不大于 0 。
6)  dibaryon state
双重子态
1.
Replacing the one gluon exchange with meson exchange,a systematic calculation of dibaryon state in u,d,s 3 flavor world was made by using quark delocalization color screening model.
在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QDCSM)的框架下,用介子交换代替单胶子交换,系统计算了u、d、s三味世界中的双重子态。
2.
Several dibaryon states such as d , d* N .
自从1977年H双重子被Jaffe提出以来,人们利用各种模型相继提出一些双重子态,如d′、d~*、NΩ和di-Q等,但非常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得到实验的证实。
补充资料:冷中子和超冷中子
      用温度作低能区中子能量范围划分的一种习惯说法。在媒质中,中子通过同原子核等粒子的碰撞,达到热平衡时,其能谱服从温度接近于媒质温度的麦克斯韦分布。因此,中子的能量也可以用温度来表示。如,室温(293.6K)热中子的最可几能量为0.0253eV。一般把能量低于 5×10-3eV的中子叫做"冷中子"。在冷中子中,能量在10-4eV(约1K)~10-7eV(约10-3K)的中子叫做甚冷中子,能量小于10-7eV 的中子叫做超冷中子。中子谱低能端能量分布可以用麦克斯韦分布近似,能量E<的中子份额只占千分之几(k为玻耳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在一般的裂变反应堆中,冷中子占的份额不超过2%。
  
  早在1947年,E.费密等就利用氧化铍晶体过滤反应堆中子的方法来获得冷中子。60年代以后,随着高通量反应堆的建立及有关技术的进步,甚冷中子和超冷中子的研究及其可能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注意。
  
  冷中子能量低,其波动特性比热中子更明显。 5×10-3eV的中子德布罗意波波长约为0.4nm,10-4eV的中子波长约为2.9nm,10-7eV的中子波长约为90.4nm。冷中子的衍射特性用于线度同其波长相近的微观和亚微观结构研究上。例如冷中子小角散射可研究晶体缺陷和磁畴结构。除了凝聚态物理外,在化学和生物学上冷中子也是有用的工具。
  
  目前冷中子装置大多建立在反应堆上。常常用一个放在反应堆活性区或反射层的"冷源"(充满液氢的容器)来获得较多的冷中子,然后用导管把它们从反应堆内引到较远的地方进行实验。冷中子波在一些媒质分界面上掠入射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其临界角同中子能量及媒质成分有关。因此可以用一种弯曲度不太大的管子(称为中子导管)把它们传输到几十米远处而很少损失。冷中子的探测方法与热中子大体相同。
  
  超冷中子在某些媒质分界面上,即使垂直入射也具有全反射特性(即临界角达到 90°),因此可以被贮存在特制的容器中(称为中子瓶)。中子瓶的实验装置已被初步研制成功,但贮存时间还小于预期值,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容器内表面微量杂质的影响。超冷中子的速度小于4m/s,可以利用重力场和机械装置改变其能量。超冷中子还可以用磁场进行聚焦、加速或减速,因而也可被贮存在磁场中(磁中子贮存环),其优点是不受器壁的影响。
  
  利用超冷中子及其贮存特性,有可能进行某些独特的精密实验。例如测定中子半衰期、测定中子电偶极矩以及检验电荷-宇称-时间 (CPT)守恒律的破坏问题等。
  
  

参考书目
   L. Koester and A. Steyerl, Neutron Physics,Springer-Verlag, Heidelberg, 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