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营养和药用价值
1)  Nutrient and medicinal value
营养和药用价值
2)  the value of medicine and nutrition
营养与药用价值
1.
In this essay, the author outlin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hysiologic functions, the absorplion mechanism, the value of medicine and nutrition, the fermenting to produce and the market foreground of Pantothenic acid.
本文对泛酸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吸收机制、营养与药用价值、发酵制备及市场前景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综述。
3)  Nutritive and Medical Values
营养药用价值
1.
An Edible and Medical Green Vegetable——Nutritive and Medical Values of Buckwheat Vegetable and Its Culture;
食药兼用绿色蔬菜——荞麦菜的营养药用价值和栽培条件研究
4)  nutritional and officinal compositions
营养和药用成分
5)  Forage nutritive value
饲用营养价值
1.
Comparison between yields and forage nutritive value of sequential cropping silage corn in the north of Xinjiang;
北疆复播青贮玉米组合的产量与饲用营养价值比较研究
2.
Because corn grains couldn t develop after restraining genital growth, forage nutritive value of whole plant corn was lower than CK at the late development stage of corn.
抑制玉米鲁单 5 0的生殖生长后 ,玉米茎鞘和叶片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 ,粗纤维、木质素和粗灰分的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 ;但是由于抑制生殖生长后籽粒不能发育形成 ,在生育后期玉米全株的饲用营养价值低于对照。
6)  nutritive value
饲用营养价值
1.
Effect of nitrogen on nutritive value of maize;
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氮素调控
补充资料:价值中立和价值参照
      肇源于古典社会学中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传统的两种对立的方法论观点。有时,也被表达为价值无涉和价值相关。在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的理解的社会学中是一对相反相成的范畴。这对范畴表达了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应该排除个人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或审美的等主观因素的干扰呢?抑或应有这些主观因素的参与?
  
  实证主义社会学主张统一的科学观,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基本的连续性;社会发展过程在性质上与生物发展过程是相同的,只是更复杂一些;生命是一个从最简单的自然现象延伸到最高级的社会有机体的巨大链条,因此自然科学方法应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基本上也适用于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研究。这种观点把社会学视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认为通过社会学研究可以探寻到认识和控制社会发展的规律。实证主义社会学坚持对任何社会现象作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强调科学只与事实打交道,对价值问题并不言及。
  
  与此相对立的人本主义社会学深受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影响,主张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作出泾渭分明的区分,认为自然科学旨在探讨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和一般规律性,它属于"规范性科学";社会科学的对象是不可重复的历史个体──人及其行动,它又属于"表意性科学"。研究任何社会现象都与构成这一现象的人的行动有关,人的行动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或审美的)指引下和在一定的动机驱使下做出的,为此必须借助价值关系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意义",即以参照价值对人的行动意义作出理解,并最终认识社会现象。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围绕社会学研究中价值问题的冲突,有其深刻的哲学认识论上的根源,也造成了两种社会学在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上的分野。
  
  M.韦伯是最初试图对古典社会学这两种传统作出理论综合的思想家。他力图使英、法的实证主义和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传统结合起来,以弥合19世纪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所遇到的困境。他认为任何社会现象都是人的行动构成的,人的社会行动是社会学分析的基本单位(见分析单位) ;人的社会行动既与周围环境和条件相联系,又与人的意愿、动机等主观因素相关,社会现象是一种比自然现象更为复杂的多维体。因此,对社会的研究既要作因果性分析,又要对驱使人们作出行动的动机进行理解,使研究方法适合研究对象。在韦伯看来,作因果分析时就要撇开价值关系,对社会现象作客观的科学考察,在把握意义时则要借助价值关系作主观的理解。韦伯一方面用"价值中立"与德国的历史学派划清界限,反对否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面,他用"价值参照"反对无视社会科学自身特点的英法实证主义,企图在社会学研究中持一种有原则的中间立场。为此,韦伯一方面把"价值中立"视为社会科学的规范性原则,另一方面又把"价值参照"当作社会科学的构成性原则,以避免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社会认识上的片面性。但是,韦伯对价值问题所作区分的相对化处理带有许多含混之处,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价值解释上的分歧,在社会学界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