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滇西澜沧变质带
1)  Lancang metamorphic belt of western Yunnan
滇西澜沧变质带
2)  West of Lancang River
澜沧江西
3)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澜沧江带
4)  Cangyuan in western Yunnan
滇西沧源
5)  South Lancangjiang belt
南澜沧江带
1.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riassic volcanic suite in Guanfang area along South Lancangjiang belt;
滇西南澜沧江带官房地区三叠纪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2.
The South Lancangjiang belt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ectonomagmatic belts of volcanic rock according to volcanic rock geology, rock association, petrochemistry,REE,trace elements and tectonic setting.
从火山岩地质、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大地构造环境等诸方面论述了南澜沧江带可细化为 5个火山岩构造岩浆带 ,即大平掌裂谷火山岩带、大兴山—小街洋脊火山岩带、大兴山 -热水塘洋内弧火山岩带、邦沙陆缘弧火山岩带、小定西—民乐陆内弧火山岩带。
6)  southern Lancangjiang zone
澜沧江南带
1.
Triassic magmatism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southern Lancangjiang zone,southwestern China.
三叠纪岩浆作用广泛发育于澜沧江南带,锆石U-Pb年代学结果及岩石组合特征显示:(1)该区残留有少量的早三叠世火山岩(约248Ma),主要为一套薄层的以安山岩为主的火山岩;(2)中三叠世以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作用为主,部分地段的中部夹有少量的玄武岩,其中晚期的流纹岩与该区出露巨大的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具有一致的形成时代(约230Ma);(3)晚三叠世则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流纹岩为特征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补充资料:澜沧火棘
澜沧火棘
种中文名:澜沧火棘
种拉丁名:PyracanthainermisVidal
种别名:


..............更多图片:
国内分布:产云南。生于澜沧江两岸沙地,海拔800米。
国外分布:老挝也有分布。
海拔:ca.800
命名来源:[ActaPhytotaxonomicaSinica8(3):2211963]
中国植物志:36:184
英文植物志:9:110
属中文名:火棘属
属拉丁名:Pyracantha
亚科中文名:苹果亚科
亚科拉丁名:MaloideaeWeber
科中文名:蔷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达1米,通常无刺而有密集的短枝,嫩枝顶端有锈色绒毛,老时无毛,灰褐色。叶密集于小枝顶端,叶片长圆形至长圆倒卵形,长3—4.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有圆钝锯齿,齿尖稍向内弯,两面无毛,上面中脉微下陷,下面中脉凸起;叶柄长4—6毫米,幼嫩时具柔毛,老时无毛。伞房花序,生于短枝顶端,密集,直径2—3厘米;花梗粗壮,长1—3毫米,被锈色绒毛;花直径8—10毫米;萼筒钟状,外面密被锈色绒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外面密被锈色绒毛;花瓣卵形,直径.4—5毫米,白色,有短爪,无毛;雄蕊20,长2—3毫米;花柱5,离生,与雄蕊等长或稍长;心皮5,各成一室,腹面分离,背面1/3与萼筒相连,于房顶端密生白色绒毛。果实近球形,内含5小核。花期5月。
产地分布:产云南。生于澜沧江两岸沙地,海拔800米。老挝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本种叶片形状近似火棘P.Fortuneana(Maxim.)Li,唯本种叶均丛生小枝上,花密集,萼筒外被绒毛,矮生灌木多不具刺,易与火棘区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