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君子兰软腐病
1)  Scarlet kafirlily soft rot
君子兰软腐病
2)  soft-rotting of Phalaenopsi
蝴蝶兰软腐病
1.
In order to control soft-rotting of Phalaenopsis,inhibiting trials were carried on its pathogen for the first time.
为了有效防治蝴蝶兰软腐病,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抑制病原菌的试验。
3)  clivia miniata
君子兰
1.
Study on the Tissue Culture of Clivia miniata;
君子兰快速离体繁殖研究
2.
Progress in the tissue culture and micropropagation of Clivia miniata Regel;
君子兰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3.
Molecular Cloning and Sequence of Acid Invertase Gene Fragments (CMCW1) from Clivia miniata;
君子兰转化酶基因片段(CMCW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4)  Clivia miniata Regel
君子兰
1.
Study on Control of Flowering with Gibberellin Treatment in Clivia miniata Regel;
赤霉素对君子兰花期调控的研究
2.
Studies on Pollen Viability and Fertilization of Clivia miniata Regel;
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花粉贮藏寿命和受精过程的研究
5)  clivonine
君子兰宁
6)  Clivia miniata
大花君子兰
1.
Anatomy of Vegetative Organs of Clivia miniata Reg.;
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
2.
The calli are induced from unpollinated ovaries of Clivia miniata cultured on the MS medium containing 2mg/L 6-BA and 1mg/L 2, 4-D.
以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的幼嫩子房组织为外植体,在附加2mg/LKT和lmg/L2,4-D的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频率可达90%以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同一诱导培养基长期继代培养后可以“一次成苗”。
补充资料:君子兰的由来
    君子兰原产南非,1823年被英国人鲍威尔等人发现,并被带回英国,这是一种垂笑君子兰,栽在英格兰北部的诺森伯兰郡的克来夫公爵夫人(CharlootF1rehtineClive)的豪华花园里,1828年由植物学家约翰·林德勒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用拉丁文将其命名为ClivianobilisL1ndl,其中“Clivia”是克来夫公爵夫人名字的拉丁化语言,“nobilis”是“高尚、文雅”的意思,“Lindl”是林德勒拉丁文的缩写。这是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方法,即由属名、加词、命名人三部分组成。林德勒还指出了其植物学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簇生、成束状的肉质根,相对排列的剑形叶,花莛较扁,上有多朵花组成的伞状花序,浆果红色,种子肉质,近圆形。
    1854年,君子兰由欧训引入日本,其名是东京理科大学教授大久保三郎根据英文名称的意思取的,中国沿用此名。由于它花朵较小,且下垂,故又称“垂笑君子兰”,目前这种君子兰已很少栽培。取而代之的是花朵较大、又向上开放的大花君子兰,它是在上个世纪初从欧洲传入日本的,其学名为CIiviaminiataRegei,其中“miniata”的意思是朱红色,即它的花是朱红色。因为君子兰是石蒜科植物,叶形似箭,故又称“箭叶石蒜”。
    君子兰是在上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分两个渠道传入中国的。一条是由德国传教士带入青岛的。另一条则是1932年日本扶持爱新觉罗浦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时,为庆祝所谓的“开国庆典”,由日本国内带来的。当时作为珍贵花卉的君子兰只供少数的日本人和傀儡政权的上层人物欣赏,普通百姓根本看不到。1942年,浦仪的爱妃谭玉玲亡故,尸体盛殓于护国般若寺,其灵前摆放一盆由伪宫中送去的君子兰,谭玉玲下葬后,不知什么原因这盆君于兰没被收回宫中,便被护国般若寺的和尚普明养了起来,这就是君子兰著名的早期品种‘和尚’。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满洲国”傀儡政权垮台,君子兰开始走入民间,,当时只有两盆君子兰保存了下来,一盆是宫廷花工张友悌从伪皇宫中带出来的,后送给了长春公园,为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把这盆君子兰命名为‘大胜利’;另一盆是由伪宫廷厨师保存下来的;后为长春东兴染厂经理陈国兴所收藏,故被称为‘染厂’。
    由于君子兰是虫媒花,必须经过昆虫传粉才能结种子,人们刚开始栽培时不了解其习性。又因它的花期在冬季和早春,此时室内不可能有昆虫为其授粉。因此很难采收到种子,一直靠分株的方法进行繁殖,此法不仅繁殖系数低,而且除自然芽变外,很难有新品种产生。上世纪60年代初,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终于掌握了人工授粉技术,并有目的地进行杂交组合,以培育新品种,‘黄技师’、‘油匠’等品种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80年代君子兰热及全国,又有‘腊膜花脸’、‘短叶’、‘圆头’、‘花脸和尚’、‘短叶圆头和尚’、‘花脸短叶’等新品种问世。以上品种均被称为“国兰”。到了90年代,辽宁鞍山的君子兰爱好者又用新引进的日本君子兰与当地的品种反复杂交,培育出了‘鞍山兰’、‘横兰’、‘雀兰’等新品种,其叶更短、更宽,叶面更光亮,脉纹更清晰,株形也更美观,并能在高温炎热的南方地区栽培。而叶片上有黄、白色条纹的缟兰,以及花朵呈黄、白、绿色等品种君子兰的问世,更为君子兰家族增添了新成员。(源自《中国花卉报》2004.03.2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