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奥地利学派
1)  Austrian School
奥地利学派
1.
Mises and the 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
米塞斯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2.
Austrian School s Research on the Premise of Theoretical Ecomonics;
奥地利学派对理论经济学前提的追问——论米塞斯的经济认识论
3.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as the Justification of Government s Economic Role:Reflec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Austrian School;
作为政府经济活动基础的公共物品理论:奥地利学派的反思
2)  Austria School
奥地利经济学派
3)  Neo-Austrian School
新奥地利学派
1.
Neo-Austrian School: Action Schoo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奥地利学派:产业组织学的行为流派
4)  Austrian literature
奥地利文学
1.
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concept of Austrian literature that appeared after the World War II.
本文针对二战后奥地利文坛上出现的“奥地利文学”这一概念,尝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阐述奥地利的社会历史特征对本国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而突出奥地利文学相对于德国文学的独立特性。
2.
In German literature there co-exist Austrian literature, German literature and Swiss literature.
在德语文学中,奥地利文学、德国文学和瑞士文学并存,但奥地利文学自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5)  ACS Austrian Chemical Society
奥地利化学学会
6)  Austrian school
奥国学派
补充资料:奥地利学派
      近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C.门格尔和继承者F.von维塞尔、E.von柏姆-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对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队伍中迅速传播,而为资本家辩护的种种经济学说,诸如成本论、效用论、节欲论等等都纷纷破产。奥地利学派以主观唯心精神来"改造"传统经济学以便对付马克思主义的意图,受到了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
  
  主要代表作  有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维塞尔的《自然价值》(1889),柏姆-巴维克《资本与资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9)。此外,柏姆-巴维克的《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方法论  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以及否定理论经济学和一般规律的错误态度,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特别是反对D.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它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它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的孤立个人;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改变为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主观价值论和分配论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核心是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与J.-B.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物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一杯水对井边的人而言,倒掉也毫不在乎,这时,这杯水只有效用而无价值;但对沙漠旅行者而言,水壶中剩下的最后一杯水,有了它如获甘泉玉露,没有它则不胜口渴的痛苦,于是这杯水就产生了价值。它承认这是主观价值,并认为经济学上讲价值就应该只指这种主观价值。市场价格无非是根据这种主观价值所作的估价而形成的。
  
  奥地利学派有各不相同的分配理论,门格尔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是它们各自提供的效用的报酬;维塞尔则把它们当作补全财货价值中各个组成要素的价值"归属"问题;柏姆-巴维克则以现在财货的边际效用估价高于未来财货的"时差利息论"解释之。
  
  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分配论,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针锋相对的。它的主要论点是:①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②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价值量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③价值产生于消费领域,不是生产资料将其价值转移予其产品,相反是产品价值赋予其生产资料以价值。④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或是各自提供效用的报酬,或是产生于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的不同估价,与剥削劳动毫不相干。总之,全部抹煞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
  
  
  新奥地利学派 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 L.von米塞斯 (1881~1973)和F.von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奥地利经济学家继承了奥地利学派的传统理论并作了一些补充。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也反对主张国家调节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竭力鼓吹自由主义,崇拜市场自发势力而诽谤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通常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
  
  

参考书目
   H.O.Eaton, The Austrian Philosophy of Values,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Norman,1930.
   E. Kauder, The History of Marɡinal Utility Theo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 196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