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哈丽特.雅各布斯
1)  Harriet Jacobs
哈丽特.雅各布斯
2)  Jacobs
雅各布斯
1.
Comparison and Revelation on the Core Philosophies of Jacobs and Mumford:Reflections from Two Significant Books;
雅各布斯与芒福德核心思想的比较与启示:读两本著作引发的思考
2.
As representative works,written by male and female writers, Frederick Douglass\' 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an American Slave (1845) and Harriet Jacobs\' Incidents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l(1861) show differences of slave narratives in interpreting slavery.
作为奴隶叙事的代表作,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和哈里特·雅各布斯的《女奴生平》,体现了男性奴隶和女性奴隶叙事者在阐释蓄奴制中的不同。
3)  Jane Jacobs
简·雅各布斯
1.
The Thinking and Influence of Jane Jacobs;
简·雅各布斯的思想及其影响
4)  Gould-Jacobs reaction
古尔德-雅各布斯反应
5)  Jacob [英]['dʒeikəb]  [美]['dʒekəb]
雅各布
1.
On the Creation Idea and Life and Death View of Jacob House;
试析《雅各布之屋》所体现的创作观和生死观
6)  Jakobson
雅各布森
1.
Dialogue and Monologue:Bakhtin and Jakobson;
对话与独白:巴赫金与雅各布森
2.
On Jakobson s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Saussure s Opposition Principle;
论雅各布森功能观对索绪尔“对立”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3.
The Embodiment of Relevance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by Roman Jakobson;
罗曼·雅各布森翻译理论中的关联理论思想
补充资料:邓斯·司各特,J.
      中世纪基督教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唯名论者。生于苏格兰东南部贝里克郡。1279年在英格兰南部邓弗里斯加入方济各会。1288年就学于牛津。1291年领受神职。1293年去巴黎学习。1297年起,先后在剑桥、牛津、巴黎等地讲授彼得·郎巴德的《教父名言集》。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为维持其对英战争,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邓斯·司各特因拒绝支持腓力四世被逐出法国。卜尼法八世死后,再次任教于巴黎并获博士学位,有精明博士之称。1305年后从事著述。1307年往德国科隆任教授,次年死于该地。
  
  邓斯·司各特沿袭方济各会传统,反对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观点,尊崇奥古斯丁。其哲学观点受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尤其是阿维森纳的影响,带有一定的柏拉图主义色彩。其唯名论观点在正统经院哲学中具有唯物论倾向。他的个体性理论强调实体总是单个物体,共相不能离开单个物体独立存在,世界的本原是无所不在而又统一的物质,并探讨了物质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物质属性。他在《论灵魂》中说:"也许可以说,在灵魂中有物质。"并认为,灵魂及其功能并无实质性区别。其二重真理思想认为神学真理和哲学真理各有其不同来源和范围;教义信条无法靠逻辑论证来确论,只能靠接受教会权威的确定而信仰之。他的一元化自然观认为质料和形式是统一的,物质的存在并非出自形式,只是一物同他物的不同出自形式。他的认识论是经验和感觉论,强调认识必须从局部到一般,一切观念来源于感觉经验,理性来源于局部的感性知识。
  
  根据方济各派关于爱和意志是第一位的教义,他反对托马斯·阿奎那关于知识和理性是第一位的观点,并以非决定论的观点同阿奎那的决定论相对立。他认为虽然意志和理智相结合,但意志比理智更重要。意志高于理智,并且是宇宙的本体或质。上帝本身就是最高意志。上帝创造万物和拯救世人,都出自其爱的意志。他反对阿奎那的上帝之所以用此法救世,因为这是最好的方法的论点。他认为此法之所以为最好,乃因是上帝意志所决定的方法。他强调人的意志的内在主动性占首要地位,认为人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并通过自己的活动追求最高幸福,即领受上帝的恩宠。
  
  他首先提出圣母马利亚在其受孕时即未经原罪沾染而成胎的学说,并将其建立在基督是完全中保的基础上。他认为道成肉身无论如何要取代人类始祖的堕落。这一学说在1854年正式被规定为天主教教义。其学说被称为司各特主义,方济各会尊为主导神学,长期与托马斯主义相对抗。主要著作有《彼得·郎巴德〈教父名言集〉论疏》、《问题论丛》、《论第一原则》、《形而上学中的微妙问题》和《提要》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