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直接缓和语
1)  plausibility shields
直接缓和语
1.
By analyzing the corpus of ten interviews, we find that in the corpus the number of plausibility shields is much more than that of adaptor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som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and preference of hedges and the career; and at last using hedges in interviews is mainly to show politeness and shirk responsibility.
通过对10个访谈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访谈中直接缓和语的使用明显多于程度变动模糊限制语;同时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和偏爱应该与职业有关;再者访谈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体现礼貌和推卸责任。
2)  various modal meanings
缓和语气
3)  ine transmition zone
直线缓和段
4)  mitigation marker
缓和标记语
5)  direct speech
直接引语
1.
On the basis of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changing an indirect request from direct speech into indirect speech,the author thinks that traditional grammatical rules are restricted by some contextual factors,which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in the change.
具有间接请求功能的话语,在直接引语转换成间接引语时,语境因素具有制约作用。
2.
This paper tries to expound the merits and the demerit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e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nveyance from senders to receivers,thereby illustrating the role of the free indirect speech in bridging the information gap.
本文通过分析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由于各自对话语主题的不同的叙述处理,不能真实地反映说话主体或叙事主体的意识从而造成部分话语信息的丢失,而自由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能够真实地反映说话主体和叙事主体的意识,从而实现对话语信息的补差作用。
3.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former scholars, the authoress attempts to describe in detail the direct speech in Chinese classic novel on a basis of Prof.
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邢福义先生的“小三角”理论为基础,试图对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直接引语进行详细的描述,发现并概括出直接引语模式的发展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的原因。
6)  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
1.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structure of indirect object+direct object".
该文比较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结构,认为此结构的决定性特征是“转移性领属关系”,并审视汉语中一些被认为是双宾语的结构,发现汉语中存在一种汉语特有的“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的双宾语结构。
补充资料:缓和
缓和
détente

   泛指紧张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局势的和缓与松弛。特指示器20世纪念70年代前期、8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和美苏关系的和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关系处于冷战状态。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西方,美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西欧、日本则相对上升;在东方,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第三世界迅速崛起,整个国际局势向多极化转变。东西方国家间的紧张对峙局面有所缓解。1969年以后,联邦德国实行与苏联、东欧缓和的“新东方政策”,与华沙条约组织的东欧成员国建交,与民主德国互相承认是主权国家,互设常驻代表机构,欧洲局势有所缓和;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订关于柏林的协定。1973年,两个德国同时加入联合国,东西方在德国问题上的争端基本解决;1972年美国总统R.M.尼克松访问中国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1972、1973、1974年美、苏首脑就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举行会谈并达成若干协议,美、苏首脑会晤成为缓和美、苏关系的重要形式。
   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苏关系曾一度转冷,被称为新的冷战时期。80年代中M.C.戈尔巴乔夫全面调整苏联对外政策,美国也作出相应调整,双方通过对话、首脑会晤协调相互关系。1987年签订了削减核武器的中程导弹条约;1989年11月美、苏首次在联合国共同提出,根据《联合国宪章》在各方面加强国际和平、安全与合作;1990年10月两个德国宣布统一;同年11月欧安会巴黎首脑会议宣布欧洲冲突、分裂的旧秩序最终结束;美、苏原则达成削减50%战略核武器的协议。美、苏的经贸关系也得到发展。
   美、苏关系的缓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