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共轭法
1)  conjugate method
共轭法
1.
Two methods of target acceleration intercepting,template method and conjugate method,are analyzed.
讨论目标加速度导致信号频谱的变化,分析两种目标加速度截获方法:样板法和共轭法
2)  conjugate beam method
共轭梁法
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inciple of conjugate beam method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deformation.
本文介绍了用于梁变形计算的共轭梁法的原理 ,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
3)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共轭梯度法,共轭斜量法
4)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共轭梯度法
1.
Training method of multi-layered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基于共轭梯度法的多层神经网络训练方法
2.
Blind image restoration based on space domain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基于空间域共轭梯度法的盲目图像复原
3.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unishment function and the appropriate modification of objective function,a sintering blend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which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the global search ability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lgorithm and the local search ability of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with constraints.
在引入惩罚函数和对目标函数进行适当修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约束条件下共轭梯度法的局部搜索能力,设计了烧结配料优化算法。
5)  conjugate gradient
共轭梯度法
1.
3D resistivity inversion of vertical finite line source using conjugate gradients;
基于共轭梯度法的垂直有限线源三维电阻率反演
2.
Power/Ground Network Solver Based on Incomplete Cholesky Decomposition Conjugate Gradient *;
基于不完全分解预优共轭梯度法的电源和地线网络求解器
3.
A generalized conjugate condition and related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s;
一种推广的共轭性条件及相关共轭梯度法
6)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共轭梯度法
1.
Incomplete Cholesky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eoelectric field computation;
不完全Cholesky共轭梯度法及其在地电场计算中的应用
2.
A new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for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无约束优化问题的一种新的共轭梯度法(英文)
3.
A new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of global convergence;
一个全局收敛的共轭梯度法
补充资料:共轭分子和非共轭分子
      一类含碳-碳双键的烯烃分子,如果它们的双键和单键是相互交替排列的,称共轭分子;如果双键被两个以上单键所隔开,则称非共轭分子;如果共轭烯烃分子的碳链首尾相连接,则生成环状共轭多烯烃。例如,下列分子为共轭分子:
   
  
  
  非共轭分子中的每个双键各自独立地表现它们的化学性能,一般可以用双键的性质来推断它们的性能;共轭分子中含有一个共轭体系,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非共轭烯烃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共轭双键看作是两个各行其是的双键的加和,而是形成一个新体系,表现出它特有的性能。最简单的共轭分子为1,3-丁二烯。
  
  物理性质 ①吸收光谱:非共轭分子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般在200纳米以下;共轭分子的吸收则向长波方向移动,如1,3-丁二烯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17纳米。随着共轭双键数目的增加,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其吸收强度和谱线也随之增加。
  
  ② 折射率:所有共轭双烯的分子折射的增量都比隔离的双烯高。共轭分子中的电子体系很容易极化。
  
  ③ 键长:1,3-丁二烯中 C2-C3之间的单键长是1.483埃,C1匉C2、C3匉C4之间的双键长是1.337埃。乙烯中双键的键长是1.34埃,乙烷中单键的键长是1.53埃。因此,1,3-丁二烯中C2-C3之间的单键具有某些"双"键的性质。
  
  ④ 氢化热:一个碳-碳双键氢化时,一般放出30.3千卡/摩尔热量。但1,3-丁二烯氢化时,两个双键放出的热量只有57.1千卡/摩尔。这说明它比非共轭的分子含有较低能量,即共轭分子要比非共轭分子稳定。
  
  化学性质 非共轭双烯,如1,4-戊二烯与一些亲电加成试剂如溴、氯化氢等加成时,先与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再与另一个双键起加成反应。在同样条件下,用1,3-丁二烯与溴化氢、氯化氢加成时,有两种加成方式:一种是加在相邻两个碳原子上,称1,2加成反应;另一种是加在共轭分子两端的碳原子上,称1,4加成反应。1,4加成是共轭体系作为整体参加反应,又称共轭加成。这些加成反应是共轭分子本身的结构本质所决定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