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三决定论
1)  on three decision
三决定论
2)  Three Determinism
时代三决定论
1.
First, the core of Taine s artistic philosophy, that is Three Determinism: Race, environment and the epoch, directly influences Mao Dun s early "life and epoch viewpoint".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作为丹纳艺术哲学核心内容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决定论直接影响了茅盾早期“人生时代观”的形成。
3)  determinism [英][dɪ'tɜ:mɪnɪzəm]  [美][dɪ'tɝmə'nɪzəm]
决定论
1.
Recovery of determinism in quantum mechanics;
量子力学中决定论的恢复
2.
Decisiveness——Re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Determinism and Non-determinism;
决定性———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本质的再分析
4)  Indeterminism [英][,indi'tə:minizəm]  [美][,ɪndɪ'tɝmɪn,ɪzəm]
非决定论
1.
The answers to this issue by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philosophy are basic views such as mechanical determinism, indeterminism and libertarianism, and so on.
西方传统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有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等几种基本观点 ,而当代西方哲学中又出现了调和论、取消论等 ,但所有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偏颇和困惑。
2.
The theory of Three Worlds based on the indeterminism is the ontological presumption of Popper s philosoph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opper s idea about indeterminism resorts to the belief in Human freedom.
以非决定论为基础的三个世界理论是波普尔哲学的本体论预设,而波普尔非决定论思想的确立又诉诸于对人类自由的信仰。
5)  undeterminism
非决定论
1.
Using dialectical determinism to scan social developmental law——and animadverting on undeterminism;
以辩证决定论观念审视社会发展规律——兼对非决定论的批判
2.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undeterminism comes from certain historical background,cognitive and social reasons.
以波普尔为代表的非决定论思潮的泛起是有历史背景、认识根源和社会原因的。
6)  non-determinism
非决定论
1.
Study on non-determinism from aspects of color sense, scientific instrument and uncertainty principle;
从色觉、科学仪器、测不准原理看非决定论
2.
New solutions to many philosophical problems were found predicated on theories concerning“metaphysics”and“non-determinism”.
哲学思考从物理学的“场”和“场论”得到如下提示 :将“相互作用及其连续性”的观点引入哲学领域 ,并进行全面的拓展与全面的深化 ;以“非实体主义”的基本理论为参照系 ,为众多的哲学问题求索新的答案 ;以“非决定论”的基本理论为参照系 ,引导相关的哲学问题寻找新的回应 ;“非决定论”与“非实体主义”结伴而行 ;“场”和“系统”这对范畴、“相互作用”的两套理论模式 ,可分可合、相互补充 ;与“物理场”相似 ,“哲学场”中相互作用的多方相对相关、互渗互补 ;摹拟理论物理学的“大统一场论” ,建构包含古今中外多种哲学体系之间和流派之间相互作用的“哲学理论场的场论”。
补充资料: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关于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性质的两种对立的哲学见解。决定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必然性的学说。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认为事物的运动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没有任何秩序。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事物间互相依存的因果性学说。然而,直到16~17世纪以前,宗教目的论的观点一直占着统治的地位。目的论宣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神按照一定的目的预先安排好的,否定事物有其自身的因果性和规律性,人们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目的论是"上帝决定(主宰)论"、"伪决定论",它与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决定论是根本不同的。
  
  近代的许多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思想,肯定了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法国学者 P.-S.拉普拉斯(1749~1827)提出的动力学决定论是近代唯物主义决定论的代表。他认为,自然事物都是受客观的力学原因和力学规律支配的,在宇宙体系中没有神的地位;无论是最大的天体还是最小的原子,只要知道了它们在某一时刻的一切关系和作用力,就可以确切推断它们的状况。拉普拉斯决定论反映了宏观自然过程的确定性方面,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拉普拉斯把世界上的各种联系都归结为单值动力学的联系,认为这种联系只服从于古典力学的规律,从而陷入了机械论。机械论是旧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学说的主要缺陷。旧唯物主义者往往只用外力的推动来说明事物,看到了必然性却无视偶然性,强调联系的单一性否认联系的多样性。他们在解释社会生活时又夸大了个人意志的作用,未能把决定论的原则贯彻到底。
  
  一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但是他们归根结柢不是从物质本身的性质,而是从精神的性质来解释问题,这同科学的决定论有原则的不同。另一些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是人把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赋予自然界的,这种"观念的决定论"是通向唯意志论和目的论的桥梁。非决定论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无机自然界是受决定论约束的,而生物的发展、生理心理的变化却不服从决定论的原则,要用纯粹的偶然性来解释。还有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在宏观世界里决定论是起作用的,在微观世界中决定论就失去了效力;微观客体既不按确定的"轨道"运动,也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其位置和动量,只能描述其可能的状态。他们断言某些生物过程和物理过程不遵循客观的规律性,自然科学只是约定的、经验的、逻辑的东西。这是生物学的或物理学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资产阶级的社会学中占统治地位。历史唯心主义者认为,既然社会生活都是由有意志的人参与的,那么人的意志,尤其是少数英雄人物的意志就对历史活动起决定作用,因而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制约性。
  
  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因果关系的多样性,反对只用力学的原因去说明一切的机械决定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和偶然性相联系的纯粹必然性,也没有不受必然性制约的绝对的偶然性,必然性与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因果性、规律性,指出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自由意志,但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揭示和运用客观规律中的作用,认为人在客观世界及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那种从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中作出消极无为的被动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决定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宏观的动力学来说,拉普拉斯的决定论在原则上仍是适用的,而在随机性的、微观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统计规律。统计规律是统计的决定论。虽然人们不能从统计规律去确切判定个别客体的行为,但只要知道了随机系统的初始状态,就可以在原则上知道该系统的状态分布和过程的概率特征,只要给出了微观粒子初始时刻的波函数ψ(勚,0)和粒子所处外场的力函数,就可以从量子力学方程推算出粒子在任何时刻的概率状态ψ(勚,t)。统计的决定论是决定论的特殊形式,它不是机械的决定论,也不是非决定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运动比微观物理运动更为高级、更为复杂,只用牛顿力学或统计力学是解释不清的,然而,这些运动形式也有其客观的规律,它们也遵循决定论的原则。这已为生物进化论、分子生物学、条件反射学说、脑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科学等所证明。
  
  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对于科学认识和社会实践都有重大的意义。客观的因果性、必然性、规律性是科学研究所依据的客观基础。只有正确地对待必然性和自由、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们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取得成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