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公共利益/个人利益
1)  public interest/personal interest
公共利益/个人利益
2)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3)  personal interest
个人利益
1.
The prob- lems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and personal interest are the ke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和谐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文中对二者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处理好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提出了解决之道。
2.
Accordingly, personal interest prohibits knowledge sharing while personal efficacy promotes knowledge sharing.
以组织内知识共享为研究对象,借鉴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理论,将组织内知识共享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贡献行为,提出对个人利益的考虑将阻碍知识共享而个人功效感能够促进知识共享,进而提出团队工作以及信任度将通过对个人利益和个人功效感的作用影响知识共享行为。
3.
In face of the divergent definitions of public interest,it is a must to extract the basic elements and reveal their relationships between public interest,governmental interest and personal interest in order to grasp the gist of public interest.
在众说纷纭的公共利益面前,提炼出公共利益的基本要素,揭示其与政府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准确把握公共利益的精义所在。
4)  Individual benefits
个人利益
1.
It also introduces Deng Xiaoping′s crea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which studies human beings from concrete and historical viewpoint and which attaches importance to individual benefits.
在分析了这一预言所基的历史原因 ,并简述了旧模式下集体主义的负面效应后 ,阐述了邓小平同志为了把个人从虚幻的极左的集体主义中解脱出来 ,坚持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研究人 ,重视个人利益 ,进行了创造性理论构建。
2.
On the other hand,it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laws,govermmental means and economic work to make people achieve their individual benefits by lawful means.
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耐心细致 ,以人们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 ,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又要“硬”起来 ,要结合法律手段、管理手段和经济工作去做 ,使人们通过正当途径实现个人利益。
5)  Personal interests
个人利益
1.
The paper tries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of debates on 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interes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interests and personal interest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interests and government interests.
本文试对学术界关于公共利益的定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关系等有关问题的争论作简要分析。
2.
personal interests, personal freedom vs.
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时代,个人与个人利益、个人自由与制度、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等这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通过市场交换,促使经济活动以制度为规范、以利益为导向,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
The criminal law should protect the personal interests of the copyright owner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s consideration to both state an.
非法复制是非法销售的前提,非法销售和非法复制都是基于谋利而实现的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系列活动,应作为一个行为看待,不应将复制、销售人为割裂;在对著作权损害的认定上,不应只单看违法所得的多少,还应看著作权人市场份额的损害程度;我国刑法应加大对著作权人个人利益的保护,兼顾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6)  individual interest
个人利益
1.
Absence of identific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in litigation gives rise to a large amount of cases of infringing on individual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urban house demolition in especial.
公共利益内涵在立法上的缺失,造成大量个人利益被侵犯的案例,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尤其突出。
2.
It is known that discretionary process refers as interest selection from comparison of the public interest with individual interest,and balance of the public interest in the enforcement of administrative power,therefore,the definition of public interest can be clarified.
通过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比较,公共利益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权衡,可知自由裁量的过程就是利益的选择过程,从而得以明确公共利益的位阶。
3.
The paper expounds the great importance to safeguard reasonal individual interest in market economy,puts forward practical protective measures and,at the same time,points out the rationality and appropriacy in pursuing individual interest.
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正当个人利益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同时指出追求个人利益必须(?)理适度。
补充资料:利益
      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多种多样的利益。基于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而形成的对物质产品的占有关系,是物质利益,也称为经济利益。除此之外,还有政治利益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利益。通常讲的利益主要指物质利益。从不同的角度还可以对利益作不同的区分,例如,从个人、阶级、集团与社会的角度,可以把利益区分为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整体与局部的角度,可以区分为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从时间的角度,可以区分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等等。
  
  唯心主义者不承认物质利益对人们的活动具有支配作用,他们通常用空洞的道德和政治说教抹煞或掩盖客观存在的物质利益。孟轲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这种欺骗宣传的典型。历史上也有一些思想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利益在历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战争时代的荀子主张"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N.马基雅维利承认过"物质利益"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法国的C.A.爱尔维修认为,利益能赋予人们快乐或消除人的痛苦的一切;P.-H.D.霍尔巴赫把利益确定为"人的行动的唯一动力"。但是,这些思想家受到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不了解利益的本质,认为利益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他们都没能科学地揭示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和物质利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历史上各个社会阶级和集团通过政治纲领表现出来的政治利益和与此相联系的意识形态斗争,都以经济利益即物质利益为基础。物质利益不管能否被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它本身都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实现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页)。人们的社会地位、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人们的利益及其满足程度。
  
  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人们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因。物质利益不仅是人们发展生产力的刺激因素,而且是推动人们改造社会、改革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直接动因。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旧的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能够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就是因为旧的生产关系违反了新的生产力代表者的物质利益,新的生产关系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要求。
  
  在阶级社会中,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阶级斗争根植于各个阶级的物质利益。不能离开各个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利益,而从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出发去探究阶级斗争的根源。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利益仍然是人们历史活动的客观动因。列宁指出,千百万群众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是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从个人利益上的关心、依靠经济核算"(《列宁选集》第4卷,第572页)。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崭新的互助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物质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虽然还存在着矛盾,但与阶级对抗社会的情况已有本质的区别。在阶级对抗的社会,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个人利益根本对立,剥削者将其阶级利益冒充为社会利益。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三者可以兼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归根结柢也符合个人利益。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此外,社会主义社会是保护个人利益的唯一可靠的保证。社会对个人利益的尊重和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共产党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反对无视和损害社会整体利益而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提倡自觉地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并不是抹煞个人利益,恰恰是为了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利益观的必然要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