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因明
1)  hetuvidya
因明
1.
Differentiating and Analyzing the Essence of Tryavayava and Hetuvidya;
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实质之辨析
2.
Investigation on the Property of Hetuvidya in Horizon of Non-classical Logic
非形式逻辑视野下的因明性质探析
3.
Most essays discuss the logical properties of hetuvidya from the angle of Buddhism or polemics but neglect its own logic.
因明是逻辑学的重要分支,但关于因明的逻辑性质直至今日,争议颇多。
2)  Yinming
因明
1.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Thought Approaches—Comparison between the Yinming and the Nominalistic Doctrine;
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不同的思想路数——因明与名辩学的比较
2.
Research into the Chen Na and Fa Cheng′s Contribution to Yinming Theory;
论陈那和法称对因明学说的贡献
3.
Deduction and Induction s Parting and Combining——A Simple Discussion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Logic and India Yinming;
演绎归纳的二分与结合——略论西方逻辑与印度因明之差异
3)  genesis of visible gold
明金成因
4)  unknown origin
不明原因
1.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etiological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与病因分析
2.
Objective The diagnosi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with classic type is difficult due to its perplexing causes and multifarious clinical features.
目的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中的经典型(classic type)是临床中常见的疑难病症,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本研究试图探讨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
5)  Unknown origin
原因不明
6)  New Hetuvidya
新因明
补充资料:因明
因明
Hetuvidyā

   古代印度逻辑学说。因谓推理的理由、依据,明指知识、学问。关于如何通过宗(论题)、因(理由)和喻(例证)进行论辩和推理的学问。宗、因、喻3部分组成的论式称三支比量(式)。其中又以因支最为重要,故称因明。实际包含内容为逻辑学与认识论两个部分。逻辑学方面主要是对逻辑规则和逻辑谬误的研究。前者研究因本身的特征(因三相)与宗、因、喻三支之间关系(九句因);后者着眼于三支可能出现的逻辑谬误,总结出似宗九过(失)、似因十四过和似喻十过。其认识论部分是对现量和比量的研究,大致为直觉知识或推理知识两范围。
    因明发展可分为3段:①古因明时期。包括古印度正统婆罗门哲学中的正理派学说和佛教中陈那出世之前的因明理论。正理派的逻辑学说导源于古代辩论术所产生的逻辑问题,并以5支比量(宗、因、喻、合、结)为基本推理形式。佛教方面接受并研究因明大约始于说一切有部。大乘佛教空宗拒绝建立因明理论。大乘有宗的世亲曾有因明专著,但俱佚。世宗已对因三相理论加以总结。②新因明时期。陈那(5~6世纪)对印度因明作出创造性贡献,其九句因理论和改造确立的三支比量式是新因明的基本内容。陈那变以往类比推理为演绎推理,使印度逻辑思维水平进入另一高度。③量论学说发展时期 。陈那的再传弟子法称(7世纪)对以往因明加以批判总结,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发展。法称的逻辑学称为量论,其体系中极大地突出了认识论作为逻辑学基础的重要性。法称的量论有两个特点:一是因明更加缺乏“纯逻辑”性质而与佛学体系紧密结合;二是其认识论基础稍稍偏离了瑜伽行派的唯识无境立场而带有经量部的实在论色彩。
    因明在中国的传习因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源流不同而有差异。汉地所弘传主要是陈那的新因明。印度因明著作如《方便心论》在5世纪下半叶便已译出  。但真正传播开来则始于玄奘。藏地方面因明传入时间较晚,其时正值印度弘盛法称量论,所以西藏寺院中因明传统以法称为主。汉地因明典籍今存者仅《正理门论》与《因明入正理论》汉译本及中国注疏;而藏地方面则译出了法称一系的大部分量论著作以及陈那的《集量论》,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疏释之作。其量论学术传统分桑浦寺、萨迦寺两派,而藏传佛教各宗派如萨迦、噶举、宁玛等均以量论为必修课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