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德国纳粹
1)  Nazi German
德国纳粹
2)  Nazi Germany
纳粹德国
1.
Try to Discuss the Recognization and Influence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o Nazi Germany;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对纳粹德国的认识及其影响
2.
Fuller Mission That America Pacify Nazi Germany;
美国安抚纳粹德国的富勒使命
3.
On the Women Employment Mobilization Policy in Wartime of Nazi Germany;
试论纳粹德国的战时妇女就业动员政策
3)  Nazi [英]['nɑ:tsi]  [美]['nɑtsɪ]
纳粹
1.
A study in the newspaper policies taken by the Nazi s Germany before the eve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二战前夜纳粹德国报纸政策研究
2.
The View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Autocratic Rule of Nazi from the Forming Characters of German Nationalism;
从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特点看纳粹独裁统治的必然性
3.
Briefly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Nazi Germany;
略论纳粹德国的政治体制
4)  quintessence [英][kwɪn'tesns]  [美][kwɪn'tɛsṇs]
国粹
1.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Chinese Quintessence Education Thoughts of Zhang Taiyan;
章太炎“国粹”教育思想探析
2.
As a great master of old classics,his quintessence education though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in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章太炎作为古文经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国粹"教育思想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内涵与特质。
5)  the quintessence of a country
国粹
1.
We could borrow Zhang Tai Yan s words and precisely conclude the character of Zhang Tai Yan s cultural conservatism thoughts as" Agitate nationality by the quintessence of a country ".
本文从文化哲学角度考察和研究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国粹派”的举旗人物章太炎的思想,并借用其本人的话,将其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概括为“用国粹激动种性”,认为其思想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围绕“种性”概念展开的民族主义政治思想,二是围绕“国粹”概念展开的国粹主义文化思想,在整体上则可以被归结为文化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不同于“义和团”式的本着极端仇外心理采取激烈排外行动表现出来的具有暴力倾向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主要通过关于倡导和弘扬“国粹”的舆论宣传和包括著述、讲学等等在内的学术活动表现出来的平和的民族主义,亦即以文化方式来加以表达和展示的一种民族主义,它反映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在对待和处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问题的方式上所具有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宽容性。
6)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国粹
补充资料:纳粹党
纳粹党
Nazi,Party

   德国法西斯政党。即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曾译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纳粹是德语Nationalsozialist(民族社会主义者)一词的缩写词Nazi的汉语音译。前身为1919年1月5日由A.德莱克斯勒和C.哈勒建立的德国工人党。1920年9月30日,该党用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联盟的名义在慕尼黑登记。1921年6月29日,A.希特勒任党的主席。1946年9月30日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1919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工人党党员。1920年2月该党公布他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25点纲领,后改名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纳粹党被取缔,1925年2月重建。重建后利用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党员人数激增,1928年为10万人,1932年达140万人。在1930~1932年的国会选举中,该党议席从12席增至230席。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纳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愈来愈多的垄断资本家支持纳粹党。1932年11月,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联名上书魏玛共和国总统P.von兴登堡 ,要求委任希特勒为总理,并最终于次年1月30日将希特勒推上台,纳粹党成为执政党。希特勒当权后,宣扬泛日耳曼主义,打击和取缔其他政党,确立法西斯一党专政。 在国内取消民主自由,煽起排犹运动,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外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组织轴心国集团,实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纳粹党的理论是19~20世纪各种反动思想的混合,法西斯主义者通过狡诈的种族及社会煽动和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欺骗宣传,散布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刻骨仇恨。纳粹党还竭力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为其侵略扩张和战争政策制造理论根据。
   纳粹党的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经历过纳粹运动早期风险的亡命之徒、种族主义空谈家,也有殷实的资产阶级,还有一般店主、职员、工人和农民。纳粹党成立伊始,便培植对领袖的崇拜,编造关于希特勒的神话,贯彻对独裁者的绝对服从。纳粹党头目除希特勒外,还有G.施特拉塞、 R.赫斯、H.戈林、P.J.戈培尔等。在州、区、乡设地方和基层组织,统归全国委员会领导。下辖组织有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纳粹党外事局、希特勒青年团、纳粹妇女联合会等。宣传喉舌为《民族观察家》、《 进攻 》、《 民族社会主义通讯》。纲领性的读物为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N0018_2字的图案。纳粹党徒声称红的象征社会主义,白的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N0018_3字图案。
   
   

纳粹党徒在柏林焚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