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怒江州边境3县
1)  three frontier counties in Nujiang Region
怒江州边境3县
1.
So,taking three frontier counties in Nujiang Region for an example,the authors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 towns in frontier and minority area.
怒江州边境3县为例,对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发展对策进行了实证研究。
2)  Nujiang Prefecture
怒江州
1.
Survey and Damage Analysis on Pest Species to Forestryin Nujiang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
怒江州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危害分析
2.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Poverty Population and Aid-the-poor Migration by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Nujiang Prefecture;
怒江州农村特困人口现状及工程移民扶贫研究
3.
An Analysis of Production Elements to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Nujiang Prefecture;
怒江州产业结构调整的生产要素分析
3)  Nujiang district
怒江州
1.
The Nujiang district is a piece of special geography district in the west of our countr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all behind, the ecosystem environment is very weak.
怒江州是我国西部一块独特的地理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人口及由此派生的众多矛盾始终是一个与其经济发展共存的基本核心问题。
2.
There are totally four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Nujiang district,all of the sources are river-based,and the water qualities of the resources are excellent.
怒江州现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4个,全部为河流型,目前饮用水水源水质良好。
4)  early regional development
周边州县
5)  Congjiang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贵州省从江县
1.
Study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A Case Study of Congjiang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6)  Nujiang Lisu National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补充资料: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
【诗文】: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释】:
【注释】:
  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910)。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途所见。

  杜甫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的是安史之乱时国家残破的景象。这首诗的立意与此相仿,不过他写的不是“国破”,而是“村破”,写的是泉州军洗劫农村造成人烟绝灭的荒凉萧条景象。

  过去有人评注杜甫上述两句诗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认为诗的可贵之处,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象杜诗这样只说“有”什么,不说“无”什么,确实使诗含蓄蕴藉,艺术手腕确实高明。而韩偓这首诗同时写“有”又写“无”,以“有”衬“无”,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有”什么呢?“有鸣鸦”;“无”什么呢?“无鸡犬”。能“见”到的是什么呢?是“花”;“不见”的又是什么呢?是“人烟”。这样,一“有”,一“无”,一“见”,一“不见”,就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象,绘制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衬托是个很好的艺术手法。以丑衬美,美者更美;以动衬静,静者更静;同样,以“有”衬“无”,也可以使“无”更显得一无所有,如果说,我们从杜诗可以看出含蓄之美,那么,我们从韩诗则可以看出衬托之妙。

  古代不少诗人爱用“自”、“空”二字,常把这两个字用在同一联的上下句形成对仗,例如“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何逊《行经孙氏陵》),“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许浑《旅夜怀远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等等。韩诗也用了这两个字,可是用法别致,另具一种韵味。他似乎觉得用一个“自”字份量还不够,所以在首句一连用了两个“自”字。他又并不把“自”与“空”对仗,他不是在第二句,而是在末句才用了个“空”字。“水自潺湲日自斜”这两个“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遥相呼应,表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凉。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称赞杜甫善用“自”字,他在列举了杜诗“村村自花柳”等一连串运用“自”字的诗句之后说:“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我们读韩偓这首诗中的“自”字、“空”字,也是能感受到诗人的“感时伤事之情”的,尽管它寓情于景,思想倾向含蓄不露。

  韩偓爱花成癖,在他现存的诗集中,专门以花为题的如《梅花》、《惜花》、《哭花》等就有十多首。但是,他在写上面这首诗时,却全然没有赏花的情致。因为花同人比起来,总还是人更能引起诗人的关注。“不见人烟”了,哪还有心思赏花呢?“空见花”的“空”字,就明显地流露了他对“不见人烟”的怅惘、感伤之情。

  这首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军阀的罪恶行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乱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贾文昭)



【出处】:
全唐诗:卷681-1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