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台湾比较文学
1)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aiwan
台湾比较文学
2)  Taiwan Societ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台湾比较文学学会
3)  Taiwan literature
台湾文学
1.
Modernism,Taiwan Literature and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Literary Mechanism;
现代主义、台湾文学和全球化趋势对文学体制的冲击
2.
Taiwan literature in the 1950s serves as a link between the literary turn after the recovery of Taiwan and the literary flourishing of the 1960s.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前承光复后台湾文学的转折,后启60年代文学的兴盛。
3.
The peaceful rot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power in Taiwan brings a series of compacts on the Taiwan literature which is full of political conflict,and all of these form a special scenery,which includes dissimilarity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literature in Taiwan",the confrontation of "Taiwan coordinates" and "China coordinates",and literature creations in a mess.
台湾的政党轮替,使原来就充满统独斗争的台湾文学产生了一系列冲击波,形成了一道诡异的风景线:南北文学的分野,"台湾坐标"与"中国坐标"的对峙,以及乱象丛生的文学创作。
4)  literary Taiwan
文学台湾
1.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terary narration" and "theoretic imagination",the "literary Taiwan" entire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aiwan s literature,which fills up the lacunae in the study of Taiwan s literature.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描述了台湾文学的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了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问题进行文学审视。
2.
From the "literary narration" and "theoretic imagination"<The literary Taiwan> entire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aiwan s literature,which fills up the lacunae in studies of Taiwan s literature.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详细描述了台湾文学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大陆对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进行文学审视。
5)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比较文学
1.
Cultural survey on establishing Chinese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
2.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pecial Academic Platform——From Hu Lianggui s World Literature and National Literature;
比较文学:独特的学术平台——从胡良桂的《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谈起
3.
"Parallel Studies" in the Crisi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比较文学危机中的“平行研究”
6)  comparative study
文学比较
补充资料: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 (1790~1870)。1827年他在讲授中世纪和18世纪法国文学课时,曾几次使用“比较文学”和“比较分析”等术语,两年以后他将题名为《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讲稿出版。1865年后,“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
   19 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 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朱光潜《诗论》封面

朱光潜《诗论》封面


   
   比较文学研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在中国,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曾广泛比较研究过各国文学的发展,如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茅盾的《俄国近代文学杂谈》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介绍外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理论 。陈铨的《中德文化研究》 、钱钟书的《 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等,在某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奉献。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成绩斐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