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柳州城
1)  Liuzhou
柳州城
1.
The Inheritance and Dissolution of the Religious Culture in Liuzhou City;
恩施柳州城宗教文化的传承与消融
2)  local primary schools in Liuzhou city
柳州市城区小学
3)  Liuzhou
柳州
1.
The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of chemical element of Pinus massoniana’s tree ring in Liuzhou;
柳州酸雨区马尾松年轮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2.
Studies on contributing factor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acid rain in Liuzhou City;
柳州市中心酸雨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3.
The Impact of Flood Disasters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Disaster Reduction Measures in Liuzhou City;
洪灾对柳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4)  Liucheng County
柳城
1.
A Survey of Current Inheritance Situation of Zhuang Folk Songs——A Case Study of Zhuanghuan Singers in Liucheng County
壮族民歌传承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柳城县壮欢歌手为案例
5)  the Liujiang River in Liuzhou city
柳江柳州段
6)  Liuzhou City
柳州市
1.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iuzhou City from 1996 to 2005;
柳州市1996-2005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
2.
Phyletic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PAHs o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 in Liuzhou city;
柳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和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
3.
Feasibility of coal water mixture applied in Liuzhou City;
水煤浆技术在柳州市应用的可行性
补充资料: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诗文】: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
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释】:
【注释】:
  苏东坡曾说柳宗元的诗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能做到“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本诗正是这样一首好诗。

  诗题点明写作时间是在贬官柳州时期。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开头用叙事语泛泛写来:“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首句特别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

  为什么对柑橘树怀有如此深情呢?请听诗人自己的回答:“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原来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象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事见《太平御览》果部三引《襄阳记》)心交古贤,寄情橘树,悠然自得,不慕荣利,诗人的心地是多么淡泊!然而透过外表的淡泊,正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波澜。屈原当年爱橘、怜橘,认为橘树具有“闭心自慎,终不过失”和“秉德无私”的品质,曾作颂以自勉。今天自己秉德无私,却远谪炎荒,此情此心,对谁可表?只有这些不会说话的柑橘树,才是自己的知音。这一联的对偶用反对而不用正对,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分别灌注到两个含意相反的典故中去,既做到形式上的对称,又做到内容上的婉转曲达,并能引起内在的对比联想,读来令人感到深文蕴蔚,余味曲包。

  接着,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花结实:“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由于柑树已经成了诗人身边唯一的知音,所以愈写他对于柑树的怜深望切,就愈能表现出他的高情逸致,表现出他在尽力忘怀世情。这一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这毕竟出于想象。从想象回到现实,热闹的气氛恰恰反衬出眼前的孤寂。他不禁向自己的心灵发问道:这幼小的柑橘树究竟要过多久才能开花?将来由谁来摘它的果实?言外之意是:难道自己真的要在这里呆到柑橘开花结果的一天吗?

  尾联本可以顺势直道胸臆,抒发感慨,然而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语:“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将来能够亲眼看到柑橘长大成林,有朝一日能以自己亲手种出的柑橘来养老,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然而,“坐待成林”对一个胸有块垒之气的志士来说,究竟是什么“滋味”,读者是不难理解的。清人姚鼐说:“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见甘之成林也。而托词反平缓,故佳。”(《唐宋诗举要》卷五引)

  应该说,这首诗的整个语调都是平缓的,而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却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这是形成“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其妙处,借用欧阳修的话来说,叫做:“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欧阳文忠公集》卷二)玩赏诵吟,越发使人觉得韵味深厚。

  (吴汝煜)



【出处】:
全唐诗:卷352-2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