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经学传统
1)  tradi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经学传统
2)  traditional economics
传统经济学
1.
The Comparison Research of Recycling Economy and Traditional Economics;
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ssential basis and the difference of industry parti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关于产业划分的内在根据和区别 ,阐述了环境产业的地位 ,提出了建立环保产业统计指标的初步构想。
3.
This text mainly form the several aspects differences of traditional economics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 between the supposing condition in advance, the pursuing goal, the main bod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hought logic and so on, analyze the reason why traditional economics is di.
本文主要从传统经济学与循环经济在预设条件、追求目标、主体特征和思维逻辑等几个方面的差异,分析了传统经济学一时难以接受循环经济的原因。
3)  the traditional scholarship of the Book of Songs
传统《诗经》学
1.
The annotations around the resentful poems of the Book of Song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raditional scholarship of the Book of Songs in our country.
围绕《诗经》怨诗而展开的诠释是我国传统《诗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Traditional economic geography
传统经济地理学
5)  tradition of economic philosophy
经济哲学传统
6)  traditional literary canon
传统文学经典
补充资料:古文经学
      用先秦的古文字"篆书"书写的儒家经书称为古文经,训释、研究古文经的学问称为古文经学。
  
  秦始皇焚书时,六经、诸子都被焚毁。汉朝学者传习的经书,大都是用"隶书"书写的,称今文经。但是以后在山崖屋壁陆续发现了一些被埋藏的儒家经书。例如,汉景帝时,鲁恭王刘馀从孔子旧宅壁中发现古文经传,得《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又例如,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从民间得到不少古文先秦旧书,有《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等,并在他自己的王国里为《毛诗》、《左氏春秋》立博士。《毛诗》、《左氏春秋》也属古文。汉宣帝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都是古文。这些古文经传,都藏于汉朝的秘府,不立官学,只是民间学者私相传习而已。
  
  西汉末年,刘歆欲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诸古文经,移书责备太常博士,受到今文经博士的群起反对。这是今古文经学的第一次重要争论。
  
  东汉光武帝立今文经十四博士(见经学),再次确立今文经学在官学中的统治地位。但是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古文《费氏易》、《左氏春秋》置博士。博士范升反对,与韩歆等争论,并奏《左氏》错失十四事,不可采三十一事。学者陈元上书与范升辩论,认为左丘明亲受业于孔子,其书弘美,宜立博士,书凡十馀上。光武帝乃立《左氏》博士,诸儒议论喧哗,从公卿以下,多次在朝廷上争论,终于又被罢废。汉章帝时,贾逵(公元 30~101)作《长义》四十一条,说"《公羊》理短,《左氏》理长",为古文经张目。博士李育乃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以《公羊》难逵。这是今古文经学的又一次重要争论。
  
  汉章帝赞同贾逵的主张,诏诸儒选高材生从逵受《左氏》、《穀梁》、《古文尚书》、《毛诗》,四经遂行于世。东汉马融(公元79~166)以古学授郑玄,玄遍注群经,于是郑、贾之学流行数百年,为诸儒所宗。
  
  近代章太炎是古文经学的著名大师。
  
  古文经学的特点是讲文字训诂,明典章制度,研究经文本身的涵义,不讲"非常疑义可怪之论"及"阴阳灾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