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四声猿
1)  Sishengyuan
四声猿
1.
The Significance of Sishengyuan in the Transform of Zaju;
四声猿》在杂剧转型中的意义
2.
And there are little products combining the history of true color theory and the point of Xuwei\'s successive and innovative true color theory with SISHENGYUAN.
虽然各种观点相互辅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徐渭作品“本色”的特点,但大多是从整体上把握,并没有很深入的探究下去,而且对于“本色”论的历史渊源,以及徐渭对于“本色”论的继承和发展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本色”论观点,与其杂剧《四声猿》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
2)  Hou-si-sheng-yuan
《后四声猿》
1.
Hou-si-sheng-yuan by Gui Fu and the Zaju in the Mid-Qing Dynasty;
桂馥《后四声猿》与清代中期杂剧
3)  Ming Zaju "Four Apes"
明杂剧《四声猿》
4)  Qing Zaju "Latter Four Apes"
清杂剧《后四声猿》
5)  ululation of apes
猿声
1.
The appearance of ululation of apes together with the imagery of maple in poems is an auditory echo of seeing and this forms a double-imagery and sublimates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of poets.
枫树与猿声并行出现在作品中是视觉与听觉的互应,是双重意象的叠加,并以此升华了作家的主观情感。
6)  four tones
四声
1.
The Rhythm was not regulating level and oblique tunes but four tones before Tang Dynasties.
唐前声律以"四声"论而不以"平仄"论,据《文镜秘府论》载,"文"、"笔"皆运用声律,具体规则有:一句中两分句句末声律相间,上句与下句相对,第一句末不得与第三句末同声,第二句末与第三句末止可同声不应同韵,第二句末不得与第四句末同声,骈文上四句与下四句的声律调谐。
2.
Xiao Yan had the knowledge of four tones,but he discriminated against it on purpose.
梁武帝并非不知四声,而是主观上排抑四声。
3.
Chen Yinque thought that four tones of Chinese came into being because of the "reading in Chinese" of sutra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tone" in ancient India.
关于汉语四声形成的原因,陈寅恪先生认为是由于"转读"佛经与古印度声明论之传入所致。
补充资料:四声猿

指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它们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全称为《狂鼓史渔阳三弄》(一出),《玉禅师翠乡一梦》(二出),《雌木兰替父从军》(二出),《女状元辞凰得凤》(五出)。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王骥德《曲律》评这四个短剧“高华爽俊,浓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评价是很高的。

作者简介

徐渭

少年时即以文名享时誉,但自20岁中秀才后,在科举方面却一直很不顺利,又性气高傲,蔑视传统,不为“礼法”所拘,故每为道学家们所摈斥。37 岁时,应浙江总督胡宗宪请,居幕下为书记,兼参机要。后胡宗宪因事被治罪,徐渭精神失常,自杀未遂,又因杀妻入狱;赖友人张元忭奔走回护获免。此后绝意功 名,放情山水,鬻诗文书画度日,穷困以终。

徐渭一生,虽然潦倒,在文学艺术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明代一些进步文学家如汤显祖、袁宏道等,都受过徐渭的熏陶。徐渭论诗与前七子、后七子异趣,主张独创,反对拟古。他认为诗歌“不出於己之所自得,而徒窃於人之所尝言”,不过是“鸟之为人言”(《叶子肃诗序》)。他的诗歌创作以七古、七律为优。如《观猎篇》、《正宾以日本刀见赠歌以答之》、《杨妃春睡图》等七古,兼有李白的飘逸和李贺的 险怪风格,读来富有气势。他的七律长于炼句,用词精警,诸如《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寓穿山感事》和《孙忠烈公挽章》等都是较好的篇章。徐渭的散文写得 潇洒自如,颇受苏轼的影响。至于杂剧,更备受推崇,其代表作为《四声猿》。王骥德说《四声猿》“高华爽俊,□丽奇伟,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 (《曲律》卷四);汤显祖说:“《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唱演数通。安得生致文长,令自拔其舌!”(王季重清晖阁评本《还魂记·序》)

徐渭的著作除《四声猿》及《南词叙录》外,有《徐文长集》30卷,《逸稿》24卷。《四声猿》版本,最早有万历间陶望龄校刊《徐文长三集》附刻本及万历间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即据后者影印。《南词叙录》的版本,现存最早的有何焯(义门)批补的壶隐居钞本。

剧情简介

《狂鼓史》写祢衡被曹操杀害后,受阴间判官的敦请,面对曹操的亡魂再次击鼓痛骂,历数曹操全部罪恶的故事,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抒发作者 积郁在心间的愤恨。作品通过酣畅淋漓的曲词,把封建社会□相的蛇蝎心肠和丑恶嘴脸,揭露得穷形极致,语言辛辣而协律,本色之处,堪拟元人。

《翠乡梦》本民 间传说“月明和尚度柳翠”的故事,写玉通和尚持戒不坚,致被临安府尹柳宣教设计破了色戒。他出于报复而转世投胎为柳家的女儿,又堕落为妓女败坏柳氏门风, 最后经师兄月明和尚点醒,重新皈依佛门的故事。此剧旨在宣扬轮回报应,但也揭露了官吏的阴险毒辣和僧侣们奉行禁欲主义的虚假。作品写玉通和尚两世轮回,从 僧到俗,从男到女,情节曲折,关目的组织,甚见机杼。

《雌木兰》本北朝乐府《木兰诗》,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但增添了嫁王郎的情节。

《女 状元》写五代时才女黄崇嘏改扮男装应科举、中状元的佳话。这两部杂剧都以女子为主人公,有意识地从文、武两方面讴歌她们的才能智慧与魄力情操。

评价

徐渭的杂剧,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明代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阶段反抗封建压迫与礼教束缚的民主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从理想出 发,希望变革不合理现实的美好愿望。如把对残暴者的惩罚放在“阴间”,把正义的伸张寄托于“天上”,虽然虚无缥缈,却也反映了作者对他所处时代的官场的绝 望。徐渭蔑视传统的精神,在突破杂剧一本四折,纯用北曲的陈规旧律方面,也充分地反映出来。《四声猿》所包括四剧,长短不全相等,从一折到五折都有。其中 五折的《女状元》,全用南曲,其他三剧,并用北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