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犍陀罗佛教艺术
1)  Gandhara Buddhist art
犍陀罗佛教艺术
2)  Bouddha de Grece-Gandhara
希腊-犍陀罗式佛教艺术
3)  the art of Gandhara
犍陀罗艺术
4)  Gandhara art
犍陀罗美术
1.
To great degree it was affected by India Buddhist art especially by Gandhara art.
中国佛教美术的早期是一个漫长的引进融合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佛教美术,尤其是犍陀罗美术的影响,但中国佛教美术的基点仍是本土艺术传统。
5)  gandhara
犍陀罗
1.
Eastward Spread of Gandhara Art Seen in Octagonal Stupas;
从八面体佛塔看犍陀罗艺术之东传
2.
The Buddha images in ancient India originated from and developed in two aspects: Gandhara style and Mathura style.
古代印度佛教造像的起源与发展曾经有两个主要脉络:犍陀罗风格与马图拉风格,它们都统一于古老的印度相学中。
6)  Gandhari
犍陀罗语
1.
Five Gandhari Documents in the Le Coq Collection;
勒柯克收集品中的五件犍陀罗语文书
补充资料:犍陀罗美术
犍陀罗美术
Gandhara Art

   公元1~6世纪犍陀罗地区的佛教美术。犍陀罗地区相当于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 。曾先后为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及巴克特里亚王国所统治。贵霜帝国时期,犍陀罗又成为其统治中心。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传播和流行,以及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使犍陀罗成为多种文化的聚集地和融汇点,结果是佛教寺院的大量建立,和由此而盛兴的佛教雕像。5世纪末,因入侵的哒人摧毁佛寺,其雕像也随之渐衰, 但其余流传到6世纪。对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中国新疆及内地、朝鲜、日本等地佛教美术影响巨大。
   
   

《犍陀罗佛陀立像》(约公元3世纪)

《犍陀罗佛陀立像》(约公元3世纪)


   
    犍陀罗建筑   在建筑上犍陀罗的佛教寺院较之印度已有明显变化。中印度窣堵波中的围栏和塔门已被舍弃,覆钵部分增高而渐趋缩小,台基增高,且多至数重;伞顶也升高、伸长,伞盖也增至7层或13层。在大型的窣堵波周围,还由佛教徒赠建了许多小塔,称奉献塔。犍陀罗佛教寺院的代表作有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近郊的迦腻色迦大塔,据记载大塔高达213米,四周有数以百计的小塔,今大塔已倾圮,仅残留几块基石。另外,在犍陀罗还有一种兼有塔院和僧院的新式寺院伽蓝,院中央常建有一大佛塔,供佛徒礼拜,四周围以成排的僧房和奉献小塔。在这些佛教建筑中,装饰有佛教故事的浮雕嵌板,而壁龛则供奉着圆雕或高浮雕佛像、菩萨像。
    犍陀罗雕刻 早在贵霜时代,犍陀罗美术就出现了直接雕刻佛陀本身人形形象的作品,打破了印度早期佛教美术中不雕刻佛陀本身人形,仅以法轮、足迹、菩提树、宝座等象征符号暗示佛陀存在的成规。犍陀罗的佛像雕刻是在1世纪时由佛传故事浮雕开始的,最早的浮雕是希腊古风类型的  ,人物比例失调,头部过大,造型粗拙,构图简单;稍后的则较多的吸收了希腊、罗马雕刻的因素,比例协调,造型精细,姿态高雅静穆,构图单纯平衡,没有背景;更晚的则仍大量吸取了罗马雕刻的因素,其雕像注重人物性格特征、面部表情及身体动态的刻画,构图则变为错综复杂,装饰繁缛富丽,佛像异常高大,具有神龛佛像的特征。犍陀罗佛像因采用青灰色的云母质片岩为材料,幽暗、沉着、冷峻的色调,使佛像古朴、庄重、静穆的特征得到了充分表现。后期犍陀罗佛像日趋程式化,缺少活力。
   犍陀罗佛教雕像的另一重要贡献是菩萨像的创造。它突破了佛像千佛一面的佛的程式化倾向,其姿态生动多变,注重性格和精神的表现。另外,在犍陀罗地区还流行希腊、罗马或希腊化的男女诸神像,说明了多种文化要素和艺术形式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及其相互影响。
   
   

《苦行的释迦》(公元3世纪)

《苦行的释迦》(公元3世纪)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