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tional debt
中国国债
1.
Since 1998 when China carried out the expansionary financial policy,policy on national debt has served as one of the main tools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nage demand and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根据近期中国的系列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无特殊外部因素的扰动下,国债负担率稳定在约25%的水平将使中国国债具有可持续性。
2)  Scale of public debt of China
中国国债规模
3)  China
中国
1.
Evolution and analysis of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China;
中国磷元素代谢模式的演化与分析
2.
Challenge of China’s Oil Supply Deficit and Prompt Demand for Talents;
中国油气短缺带来的挑战及其对石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
China’s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in 2007;
200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4)  Chinese
中国
1.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Thought;
论中国传统环境思想的特点
2.
Application of Chinese Artistic Philosophy in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中国艺术哲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3.
Study of recycling living garbage in Chinese cities;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研究
5)  Chi
中国
1.
One new species and one new record of the genus Promalactis Meyrick from China (Lepidoptera:Oecophoridae);
中国锦织蛾属一新种和一新记录种(鳞翅目:织蛾科)(英文)
6)  Chin
中国
1.
A taxonomic study on the genus Cheiropachus Westwood from Chin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Hymenoptera:Pteromalidae);
中国四斑金小蜂属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金小蜂科)(英文)
2.
One new genus and one new species of Muscidae from China (Diptera:Muscidae);
中国蝇科一新属新种(双翅目:蝇科)
3.
A revision of Geoica Hart, 1894 from China (Homoptera:Aphididae:Pemphiginae);
中国根蚜属的研究(同翅目:蚜科:瘿绵蚜亚科)(英文)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中国国债史
  文章专集。晚清梁启超所撰。作于清光绪三十年。
  梁启超生平、传记见于前文。作为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梁启超,对于中国的现状和前途深为忧虑。他在此书之前的《自叙》,对于自己写作此书的目的作出了明确的阐释。他说:“‘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今日之中国当之矣。醉者岂惟政府,抑全国民皆实梦梦焉。情实且不知,而欲其有道,焉以拯救之安可得也。吾故以浅显通俗之言,述近二十余年来国债之历史,使全国民知我辈及我辈子孙负担之重,而推原其所由来。西人恒言曰:‘无无权利之义务。’我国民而据此以读兹编也,其感想当如何。”在这篇《自叙》中,梁启超指出,他之所以写作此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展示中国国债的历史,使国民对于中国当前的状况有所认识,并以此来警示民众。
  在书中,梁启超指出,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国债。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时势所造成。考察各国公债的历史,都起源于十八世纪以后,因为公债与立宪政体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文明的国度,它所担负的公债越多,由于人民信任他们的政府才会把钱借给国家。然而以中国的政体来看,人民把政府看作仇雠,看作盗贼,政府根本不可能从国内借到公债。而在此前的几十年,中国一直闭关自守,周围相临的也全是一些蛮夷小邦,外债的事,无从说起。近二十年来,中国同外国的交涉日益频繁,于是开了借外债的先例。所以中国的国债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借外债的历史。
  假如没有外债可借,那么十年以前,中国就已经亡国了。为什么呢?因为政府所必需的款项,一方面骤增猛长,一方面又没有取得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加重赋税来增加收入。赋税突然加重,使百姓民心惊扰而有所怨愤,起义造反的情况,到处都是。因此政府没有办法来自救。历朝历代的灭亡,都是这个原因。而有了外债来调节国内的开支,就会使民愤不至于太厉害。从甲午战争以来,当今政府之所以苟延残喘到今天,都是靠了外债的支撑。然而即使如此,养疱之患,甚于溃裂。如果今日仍然不思图变,那么将来灭亡中国的,一定是外债了。
  梁启超在书中还列表说明了中国二十余年来所借外债的款项和总额。他特别指出了甲午战役军费的借款,总数目为白银三千多万两。值得怀疑的是,甲午之战在军事上的花销果然有那么多吗?政府对此既没有决算,也没有报告,事情非常暧昧,局外人根本不知道内情。另外,甲午之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向清政府索赔白银二百兆两,限七年内八次偿还。光绪二十一年九月,正是第一次偿还五十兆两的时期。当时北京政府打算派总税务司赫德专理偿款一事,俄法德害怕英国人独揽此权,于是纷纷给清政府贷款。这年秋冬之后,清政府实借外债共一万万零一千万两。而当时支出的款项有帐可查的,只有日本第一次偿款五十兆两,赎辽费三十兆两。除此之外,应当还余有三千多万两,却不知用于何处了。
  光绪二十二年三月,日本第二次偿款日期迫近。清政府这时又已无款可偿。于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向汇丰、德华银行借款,将八兆磅白银偿还给日本,其余八兆磅,即白银五千万两由政府收下。第一次偿款所余三千万,此次又余五千万,总数已达八千万两。然而政府收下这笔巨款,却不知用于何处了。此后,清政府又向外国银行借款,但偿款之后所余款项,就下落不明了。外国列强纷纷争夺债权,用意非常明显,即侵吞中国的利益。而清政府却饮鸩如饴,滥用国民的公产作抵押保证,“慷他人之慨,以快一日之挥霍”,我国国民应该质问他们居心何在!
  《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清政府又借入大量外债。新债旧债都以海关作保。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