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
1)  The Fifth General Survey of School Sports Fields in China
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
1.
The Fifth General Survey of School Sports Fields in China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chool sports fields open to the society was only 70.
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有关资料的研究显示,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比例偏低,不开放率达70。
2)  Fifth National Sport-Site Investigation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
1.
The data of Fifth National Sport-Site Investigation show the sports sites of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ake per.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全国体育场地的65。
3)  fifth general survey of sports grounds
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
1.
By comparing data from the fifth general survey of sports grounds of Hubei province and those of China,it was shown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constructing facilities were as the follows:the uneven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reas,severe deficiency in fund,unreasonable field structures,less exploitation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education and P.
笔者将湖北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与全国进行对比,对湖北省体育场地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4)  census on stadium ground
体育场地普查
5)  the Fifth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Henan has been reviewed synoptically by utilizing the Henan data of the Fifth Population Census of China and we sum up that the character of Henan is that population quantity bigger,popultion culture quality lower,the progress of aging faster and the lever of urbanization lower.
文章在对建国以来河南省人口发展与人口管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河南省的资料分析指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低是河南省人口的突出特点,就业压力大、人才的培养水平较低、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6)  China Economic Census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1.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D Input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Economic Census;
工业企业R&D投入绩效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
补充资料:第5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自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战争背景

黎以战争的起因,总的说来,仍是巴勒斯坦问题争端的继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谋求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一个亲以政权,挤走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

巴勒斯坦人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巴解游击队的基地设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主要设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1970年,巴解总部和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由约旦进驻黎巴嫩,后来又直接介入黎巴嫩国内斗争,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并构筑军事设施,不时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出击和炮轰,尤其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解游击队协助埃及、叙利亚部队,展开游击战,袭击以军基地、仓库和雷达站等军事设施。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82年,以色列觉得时机以到:首先,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其次,两伊战争继续进行,两国无暇他顾,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阿拉伯世界内部已四分五裂;第三,战争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的叙利亚国内形势不稳定,且巴、叙间也有矛盾;第四,可以利用黎巴嫩境内的亲以势力——基督教武装;第五,归还西奈半岛后,埃、以已达成和解,埃及不会介入战争。

战前各方军事力量

一、黎巴嫩境内的武装力量

1、巴解武装力量

巴解武装力量主要是巴解游击队,共约2.5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000人),编为50个营,坦克300辆,装甲车300辆及各种火炮1100门。

主要兵力分布:贝鲁特西区约6000人,南部各据点共约8000人,贝卡谷地约5000人,其余部署在黎巴嫩北部。巴解游击队在黎南部有400余座仓库,储备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

2、驻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

2个装甲旅、2个机械化步兵旅和1个突击营及防空部队,共计30000人。战争爆发后,又投入4个旅,使总兵力达到46000人,坦克900辆,装甲车600辆,飞机350架。

主力部队部属在贝卡谷地、杰津地区和舒夫山区。部分兵力驻在贝鲁特西区、特里波利和贝鲁特至大马士革战略公路沿线主要城镇。

3、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由法国、荷兰、挪威、斐济、尼泊尔的军队组成,共7000人,驻守在黎以共同边界。

4、黎政府军和各武装力量

黎政府军共23700多人,编有1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武装侦察营、9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各种装甲车辆200余辆、火炮230门。此外,还装备有“米兰”、“陶”式反坦克导弹。主要驻守在贝鲁特东区和黎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黎国内除政府军外,还有40余支武装力量,主要有:

(1)、穆斯林派武装什叶派、德鲁兹派、逊尼派,共有脱产武装人员20000人左右,它们与基督教长枪党对立。

(2)、哈达德民兵一支亲以力量,约有36000人,配置在黎以边界的黎方8—10公里地带。

(3)、基督教长枪党民兵由贝希尔.杰马耶勒领导,有40000余人,驻在贝鲁特东区,贝鲁特至大马士革公路以北和黎巴嫩西北部地区。

1982年8月沙龙任以色列国防部长

二、以色列军队

参战部队共15个旅,10万余人,坦克1500辆,装甲车1500辆,飞机400架,舰船20余艘。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6月4日—13日),以色列发动全面进攻,巴解、叙军遭沉重打击,以军包围贝鲁特西区。

6月4日,以色列出动飞机空袭贝鲁特和黎南部巴解游击队基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