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民间宝卷
1)  popular Chinese Baojuan
民间宝卷
2)  Baojuan
宝卷
1.
A Comparison Between Hanchuan Baojuan and Shanshu;
源同形异说差别:汉川善书与宝卷之比较
2.
Preaching and Baojuan's Summary Contents of Changshu Region in Jiangsu
江苏常熟地区的“做会讲经”和宝卷简目
3)  an armory of folklore
民间传说的宝库
4)  popular yearly Baojuan in the north
北方民间念卷
5)  Bible of Tian Di Baojuan
《天地宝卷》
1.
The Investigation of Bible of Tian Di Baojuan——A new discovery of the sect of Bible of Tian Di Men in the Qing Dynasty;
《天地宝卷》探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
6)  Baojuan Items
宝卷目
补充资料:河西宝卷

介绍

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吟唱的俗文学。变文、俗讲和说经主要吸收和沿袭了敦煌佛经的结构,而凉州宝卷则在继承的同时将之进一步民族化、地方化和民间化,使其成为中国民间讲唱文学的一种形式。河西宝卷成熟、盛行于明、清至民国时期,“文革”期间渐趋沉寂,开始走向式微。当变文在宋初被皇家明令禁止之后,寺院里再也不能讲故事了,于是和尚们便在瓦子中寻找讲场。这时有所谓“说经”、“说译经”、“说参请”等,都是佛门子弟所为。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宝卷”。宝卷又称“真经”,原因也在此。

宝卷在明清两代大量产生,盛行于全国许多地方。在今甘肃河西地区的广大农村,宝卷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节前后及农闲时节,许多农村举行隆重的“宣卷”活动,因而保存了大量的以手抄本为主的宝卷。近十多年来,一些民间文艺爱好者深入河西农村调查挖掘研究,初步理清了河西宝卷的分布、保存及宣卷情况,整理出版了一批宝卷。

分布

宝卷在河西分布面很广,涉及二十多个县市。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广大农村,是宝卷流行的主要场所。其传播方式有二:一是文字传播,二是口头流传。宝卷的故事都较长,最短的也有五六千字,最长的达八九万字。当地人认为抄卷是积功德,有文化的人都愿意抄。抄了自己保存,也可以赠送亲朋好友。不识字的人请人抄,靠它镇妖避邪。也有少数宝卷是木刻本、石印本。宝卷流传最基本的方式是“宣卷”。宣卷人在开始前要洗手漱口,点上三炷香,向西方(或佛像)跪拜,待静心后,就开始念卷。听卷者要宁静专心,不准喧哗、不准走动。中途念卷人休息时,才可以活动。听众中还有几位“接佛人”。所谓接佛人,就是等念卷人念完一段韵文或吟完一首诗后,重复吟诵最后一句的后半句,再接着念“阿弥陀佛”。这正是敦煌遗书p.3849《俗讲仪式》所记载的“念佛一声”、“念佛一两声”;变文中韵散相交处有“观世音菩萨”、“菩萨佛子”的标记,大约也是这种接佛声。

现已搜集到的河西宝卷达700种以上,去其重复,得宝卷110篇以上。其中的大多数是从中原传来,篇名也见于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11章所列宝卷目录和李世瑜《宝卷新研》所附目录。当然在河西流传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当地人情风俗、方言俗语等内容。有少数是河西民间艺人自己创作的,如反映张掖人民斗争和生活的《仙姑宝卷)、反映武威大地震的《遭劫宝卷》和反映古浪大靖人民在武威大地震后又遭兵旱瘟疫等灾祸的《救劫宝卷》等。从内容说,可分为三类,每一类都可以从变文中找到渊头。一是佛教内容的,如《目连三世宝卷》、《唐王游地狱宝卷》。这一类是从敦煌佛教变文发展来的。(敦煌变文集》收有用九个写卷校录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写目连历尽艰险,从阿鼻地狱救出了母亲。河西《目连三世宝卷》完全承袭了变文的情节,还增添了新的内容。它将目连救母的艰险敷衍成三世:在当世,目连用锡杖顿开地狱,800万孤魂得以逃生;在二世,转生为黄巢,杀人800万,以符合逃生的孤魂之数;在三世,转生为屠夫,宰屠猪羊无数。当目连功行满时,即改行向善,最终救母出狱,同上天堂。《唐王游地狱宝卷》,源于敦煌遗书s.2630号《唐太宗入冥记》,其直接源头应当是《西游记》9—10回的内容,只是对地狱的惨象作了更多的铺陈和渲染,因果报应和转世轮回的说教更为突出。第二类是中国历史故事和现实故事的宝卷。如《孟姜女哭长城宝卷》源于《孟姜女变文》,《天仙配宝卷》源于《董永变文》。写现实故事的有《还金得子宝卷》、《黄忠宝卷》等。第三类是寓言类宝卷,如《老鼠宝卷》和《鹦哥宝卷》。敦煌遗书中有两篇《燕子赋》,内容大体相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