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北美黑人新教
1)  North American Black People Protestant
北美黑人新教
2)  Aglaonena Commutatum
黑美人
1.
Research on the Use of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on Aglaonena Commutatum;
控释肥料在黑美人栽培中的使用效果
3)  black Americans
美国黑人
1.
Black Americans after the Civil War;
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黑人状况
2.
The policies of human rights of America have been depriving the black Americans’ and other races’ human rights for such a long time in history.
二十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取得了政治解放等基本人权,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他们争取人权的斗争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3.
Aft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 the slavery in America, lasted more than 200 years, had been destroyed and as a result, about 4 million Black Americans had gained liberation.
从内战后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是美国黑人地位发生巨变的转折时期。
4)  American Blacks
美国黑人
1.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Way to American Blacks Liberation;
略论美国黑人解放的道路问题
2.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Civil War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blacks.
南北战争后的重建时期在美国黑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5)  black aesthetic
黑人美学
6)  Afro-American [英][,æfrəuə'merikən]  [美][,æfroə'mɛrəkən]
美国黑人
1.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of Modern Afro-American Taking Part in Politics (1970-2000);
当代美国黑人参政状况分析(1970-2000年)
2.
This paper,based 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mes of poems by the Harlem Renaissance poets,attempts to reveal Afro-Americans image and inner thoughts,particularly their reason,dignity,tolerance and aspiration.
本文通过对“哈莱姆文艺复兴”中代表诗人的创作主题和主要作品的归纳浅析,解读他们充满了理性、尊严、宽容和追求理想的心灵,旨在呈现美国黑人民族真实的思想和完整的形象,并强调要重视其对美国社会和文化所作出的不容忽视的贡献。
3.
Song of Solomon is Toni Morrison s masterpiece which surpasses his former female topics to create male characters to show his concern with the Afro-Americans fate.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其突破女性题材,走上塑造男性并进而关怀美国黑人种族命运发展这一深刻主题的颠峰之作。
补充资料:新教
新教
Protestantism
    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分化出来而不属于天主教的各宗派之统称。又称抗罗宗或更正宗,源于1529年拥护宗教改革的诸侯在德国帝国议会上抗议支持罗马教廷的决议。中国人则称之为基督教或耶稣教,新教一词通用于学术界。据1990年统计在全世界2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3.7亿信徒。
   14~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民族主权加强,此时的天主教会则矛盾重重。文艺复兴运动为新思想和新文化开辟了道路,也为宗教改革运动播下了种子。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英国的威克里夫、捷克的胡斯和意大利的萨伏那洛拉派先后提出了建立民族教会和改革教会等主张,16世纪初由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蔓延,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建立了适合部分诸侯和市民需要的路德宗;在瑞士,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建立了长老制教会,创立了加尔文宗;在英国也进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英国国教会即安立甘宗获得了独立于教皇的地位。这三个新教宗派的出现,得到了世俗政权与民族国家的支持。根据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和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自此新教开始从德国向北欧发展。17世纪时,新教各宗派完成了组织、教义、仪式的定型,逐渐趋于保守。此时新教内部又出现了改革的呼声,结果分化出或新出现了公理宗、浸礼宗、贵格会以及卫斯理宗等重要宗派。随着向美洲的移民,新教各宗派传到北美并得到巨大的发展。在20世纪,新教各宗派企图加强合作,部分宗派发起了普世教会运动,并组成世界基督教协进会(W.C.C.),作为推进运动的联合组织。新教从16世纪出现至今,一直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有许多小派别在不断出现。
    新教各派有许多与天主教对立的共同特征,在教义上表现为强调“因信称义”,即主张得救既因蒙恩也因着信,凭着信心可以蒙恩称义,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得救必须以教会、神职人员、圣事为中介的主张,因此信徒皆可为祭司 ,不仅可以相互代祷,还可宣传福音。同时新教认为《圣经》具有最高的权威,信徒可以借助圣灵的指引直接与上帝相遇,接受启示,从而否定了天主教坚持的教会释经权,为此新教各派都注重用民族语言诵经,取消了拉丁语圣经的垄断地位。新教反对圣母及圣徒崇拜,一般也不赞同炼狱之说。
    在组织上,新教各派都否定天主教集一切权力于教皇的教阶制,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采用了多种组织制度:如以安立甘宗为代表的主教制,主教管理各教区,下设会长和会吏;以加尔文宗为代表的长老制,由平信徒推选长老掌管教务,委派牧师;以浸礼宗、公理宗等为代表的会众制,由教堂的全体信徒掌管教务,聘任牧师。新教还废除了神职人员不许结婚的规定,取消了隐修制度。
    在礼仪圣事上,新教各派反对天主教的繁文缛节,摈弃了弥撒仪式,重视讲道诵经,信徒共同唱赞美诗。将天主教的七项圣事精简为两项,即圣餐和洗礼。教堂的陈设布置及宗教服饰方面虽无齐一规定,但也比天主教为简朴。有的教会如安立甘宗教会,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教堂内有圣像圣画,仪式也较复杂;多数教会则推崇简朴,教堂内只有十字架。新教的节日与天主教一致,尤其重视耶稣诞生与复活的庆典。
   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开始传入中国。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