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人文立场
1)  humanistic standpoint
人文立场
1.
Non-individualization: humanistic standpoint of narrating utterance of realistical novel crea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非个人化”:近年写实小说创作叙述话语的人文立场
2)  the stand of humanities
文人立场
3)  the value standpoint of humanity
人文价值立场
4)  cultural standpoint
文化立场
1.
The cultural root and the cultural standpoin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re regarding national spirit as the cultural root,and interacting with another culture via changing the cultural standpoint.
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的文化根本与文化立场应该是,要以本国的民族精神为文化根本,又要善于转换立场,进入异文化。
2.
The cultural standpoin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re regarding national spirit as the cultural root, and interacting with another culture via changing the cultural standpoint.
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的文化立场应该是,要以本国的民族精神为文化根本,又要善于转换立场,接受异文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比较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5)  cultural stand
文化立场
1.
On the Pioneer Writers Cultural Stand and Narration Art;
先锋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2.
,translator′s cultural stan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culture and target culture,with a case study of Hawkes′ transla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文章以霍译《红楼梦》为例来探讨隐藏在译者翻译策略背后的深层因素,包括译者的文化立场和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关系问题。
3.
These contradictions ar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approaches and purpuse of creation, the unharmony between cultural stand and cultural personality,and the self-binding of aesthetic tastes.
赵树理小说之所以出现评价上的分歧 ,最重要的原因是赵的创作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其一是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 ,其二是文化立场和文化人格的不相谐调 ,其三是审美趣味的自我束缚。
6)  cultural position
文化立场
1.
At the same time, by the excavation of the thought about life form and thought about human nature contained in the two novels, and the analysis about the two writers cultural position and narration mode, we may find out their individual thought and creation about life an.
文章将中国“双城”———《边城》与《围城》两部杰作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和讨论,试图透过这两座“城”领略其彰显的两种人生基型和成因;同时通过对两个文本所蕴涵的人生形式、人性思想的深层发掘,以及对两位作者所选取的文化立场与叙写模式的比较分析,从中体悟两位作家对人生与艺术的独特思考和创造。
2.
Being a "villager" with multicultural position, Shen Congwen constructed lots of narrative subjectivity in his novels.
作为“乡下人”所具有的多元文化立场的沈从文,在其小说创作的叙事中建构了多个不同的叙述主体。
补充资料: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学院概况]

人文学院现设有哲学与科学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法律系、旅游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医学人文系、艺术传播系和mpa研究中心。学术研究机构有:心理咨询与人力资源测评中心、东方文化研究所、现代社会发展研究所、韩国研究所等十多个研究机构。

人文学院现有在编教师10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副教授70余人。设有艺术学、伦理学、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四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艺术学、政治学、行政管理、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旅游管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法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设计艺术学、应用心理学、现当代文学16个硕士授权点及哲学、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有艺术硕士(mfa)、公共管理硕士(mpa)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在校学生近1700人,其中本科生1134人,硕士生近600人,博士生近200人。

人文学院1984年始创设“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20多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设置了法学、旅游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学、动画等6个本科专业。人文学院承担了全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以及人文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曾先后为全校学生开设了80余门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为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营造健康而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院拥有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期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级各类课题百余项,近三年来,获“211”、“985”工程资助,经费总额已超千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数百部,发表论文2千多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社科奖、省部级奖及其他奖项数十项,并与美、英、德、韩、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的学术界和文化艺术界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江师范学堂(1902~1905)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理念的修身、历史、文学等文科类课程设置;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5~1911)时期,1910年设地理历史部和国文外语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1923)时期,初设国文部,1919年设国文史地部,1920年设文理科(其中人文学科的系有国文系、英文系、哲学系、历史系);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时期,先后设文科、文理科(文科设有国文系、历史系、外国语文系、政治系、经济系、哲学系);第四中山大学和江苏大学(1927~1928)时期,设社会科学院(下设史地学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法律学系)、哲学院(下设哲学系)和文学院(初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语言学系,1928年调整增加哲学系、史学系、社会学系);中央大学(1928~1949)时期设文学院(初设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哲学系、社会学系、史学系,1930年又增加地理系,1941年,社会学系并入法学院);(国立)南京大学(1949~1952)时期设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和哲学系)。历史上的东南大学文科,人文荟萃,群星灿烂,也形成过在中国现当代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术流派——学衡派。

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原中央大学校址成立南京工学院。1978年,学校提出“向文理工结合方向发展”的战略,开始恢复文科。1984年在原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科学系,并设立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专业,1985年,设立哲学与科学系。复名后的东南大学在1990年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2年3月4日更名为人文学院。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