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文体革命
1)  style revolution
文体革命
1.
On the character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style revolution of Chinese poetry in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语诗歌文体革命的特征及后果
2.
It results in the style revolu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lays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stream style of novels.
它给晚清民初小说造就浓厚的文体革命色彩,促成了小说的主流文体地位,缔造一种新的解读机制。
2)  Stylistic revolution
文体革命
1.
Prose poetry is the outcome of stylistic revolution with special stylistic.
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有关,还与艺术自身的革命运动相关,散文诗是文体革命的结果,具有特定的文体价值。
3)  literature revolution
文学革命
1.
The Up - to - date Classic Writing Study and the Literature Revolu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今文经学与晚清文学革命
2.
On the Declin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Slogan "Literature Revolution" in 1920 s;
论20年代“文学革命”口号力量的衰竭
3.
Following the initiation of New Youth in the discussion of problems on the literature revolution in 1917, pioneers in literature revolution, in 1920, having Cheng Duxiu, Li Dazhao, Lu Xun et al.
自1917年《新青年》杂志初步开展文学革命问题的讨论始起,至1920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和一大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知识精英,在外来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和刺激下,积极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对外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引进、吸收、总结和改造,以及大力的倡导,最终导致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4)  the revolutionary documents
革命文献
5)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革命文学
1.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its Social Background and Resources of Theory;
“革命文学”的社会背景与理论资源——20世纪中国文艺社会学进程研究
2.
Leads to 1928: The Brewing of Early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通往1928:早期革命文学的酝酿
3.
The controversy has brought the tremendous influence to Lu Xun s heart way course for"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
6)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文学革命
1.
Poetry and Prose from Diffusion to Differentiati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New Poetry and Its Stylistic Development after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从“诗文合一”到“诗文划界”——论文学革命发生后新诗语言调整与文体发展的互动
2.
Hu Shi is the leader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he advocated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and called people to write in colloquialism.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倡导文学革命,号召民众用白话文进行创作。
3.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in New Youth.
本文考察的是《新青年》中科学与文学革命之间的关系。
补充资料:《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


《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
Revolution and Counter-Revolution in Germany

  比tion 恩阶级年8日一约每匀8 .3之第l对维民议的第主义收入级革分尖起的Deguo de Geming he FQngeming《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Revoland COunter-Revolurion in German.V)格斯系统总结1848一1849年德国资产革命经验的著作。用英文写干1851月一1852年9月。从1851年10月251852年10月23口,陆续发表在((纽日论坛报》上。全文共19篇,中译文:万字,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二版第8卷。其中以“对维也纳的攻击。也纳的背叛”、“普鲁士制宪议会。国会”、“起义”和“小生意人”为标题12、第13、第17、第18篇,系马克思论述武装起义基本思想的重要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3卷。 19世纪40年代,德国处于资产阶命的前夜,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锐。1845年至1846年间农业歉收所引确。“在一切斗争中,应战的人都有被击败的危险,但这难道能作为不抽刀应战就承认战败、甘受奴役的理由吗?” 革命斗争中某些失败给人的教育比轻易取得的胜利更有价值 1848年春,柏林三月起义取得胜利后,作为革命重要成果的普鲁士制宪议会诞生,并开始了工作。但是,随着巴黎六月起义和维也纳十月起义先后被镇压,普鲁士的封建反动势力也立即发动政变。11月初,普鲁士国王改组政府,并命令反动军阀F.H.E.弗兰格尔率4万军队进逼柏林。当时领导整个革命运动的普鲁士制宪议会,屈服于对方军事压力,未作任何反抗,即遭强令解散。恩格斯认为,任何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在对敌斗争中采取这种不作任何抵抗就丢弃自己阵地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斥责的。如果议会和人民抵抗,也许会被击败,但这并不能作为他们立即缴械乞降的理由。“顽强奋战后的失败是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具有同样的革命意义的”,因为这种失败在“人民的头脑革命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一般胜利“所不可比拟的”。 革命政党必须熟练掌握武装起义艺术以革命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是德国1848~1849年革命的主要表现形式。1848年三月革命的初步胜利到次年7月“维护帝国宪法运动”的最后失败这一年多斗争的历程表明,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武装斗争。该文深刻指出: “运动的每一个地方中心的情况也都是这样。到处问题都争执不下,只有靠武力来解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