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凌蒙初
1)  Ling Meng-chu
凌蒙初
1.
Discussing Ling Meng-chu s Concept on Women from his Work Er Pai;
从《二拍》中的女性看凌蒙初的女性观
2)  Ling Mengchu
凌初
1.
On Ling Mengchu Regional Consciousness in Er Pai;
论凌初在“二拍”中的地域意识
3)  Ling Meng-chu
凌濛初
4)  Ling Mengchu
凌濛初
1.
A Research on the Materials about Ling Mengchu in the Annals of the Town of Shenshe;
《晟舍镇志》中所见凌濛初资料考辨、存疑
2.
Ling Mengchu s View of Advocating Novelty and Two Volumes of Slapping;
凌濛初的尚奇观与“二拍”之奇
3.
"True Quality":Ling Mengchu s Theory of Opera Studies;
凌濛初的曲学“本色”论
5)  A Study on Ling Meng Chu s Dramatic Theory
凌濛初曲论研究
6)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Family Background of LIN Meng-chu
凌濛初家世述略
补充资料:凌濛初(1580~1644)
      明代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和小说家。亦名凌波,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12岁入官学,18岁补廪膳生,后中副榜举人。天启三年(1623)入都就选,崇祯七年(1634)授上海县丞,在任期间曾署理县令及海防。崇祯十五年(1642)提升徐州判。崇祯十七年(1644),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呕血而死。凌濛初作有杂剧 9种,今存杂剧《虬髯客正本扶余国》、《识英雄红拂莽择配》、《宋公明闹元宵》3种。传奇《衫襟记》仅存散出,《传奇汇考标目》乙本著录此剧,谓演"陈妙常事"。戏曲理论著作有《谭曲杂劄》,他评选南曲编为《南音三籁》,并编著有短篇小说集初刻、二刻《拍案惊奇》。
  
  《虬髯客正本扶余国》、《识英雄红拂莽择配》皆写虬髯客、红拂、李靖事,情节接近于唐传奇《虬髯客传》,与张凤翼传奇《红拂记》迥异。《虬髯客正本扶余国》以虬髯客为中心人物,对他粗犷、豪爽的性格有生动的描绘。作者赞颂了虬髯客和红拂、李靖之间的信义和友情;并借这一题材对重财轻义、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抒发了感慨。《宋公明闹元宵》取材于《贵耳集》、《瓮天脞语》,将周邦彦眷恋名妓李师师,与宋江携燕青、李逵等元宵节进东京看灯等情节编织在一起。写宋江欲借助于"与当今打得热"的李师师"讨得个招安",但被耐不得性子的李逵闯下大祸,打破了宋公明招安的梦想。作品对李师师既钟情于周邦彦,又要应付皇帝的灵通机变的性格,写得相当生动。周邦彦以词章激怒皇帝后,又以词章取悦于皇帝,博得嘉奖擢职的情节,也很富有戏剧性。汤显祖赞许凌濛初的剧作说:"缓隐浓淡,大合家门。至于才情,烂熳陆离,叹时道古,可笑可叹,定时名手。"
  
  凌濛初的戏剧理论,以观点的明确、犀利、深刻而独具特色。在《谭曲杂劄》中,他推崇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本色,说:"曲始于胡元,大略贵当行不贵藻丽,其当行者曰'本色'。"认为"修饰词章,填塞学问"和戏剧的创作"了无干涉";戏曲语言应是"取其一听而无不了然快意"。他对明中叶以来王世贞等人崇尚骈俪的戏曲主张和创作倾向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凌濛初评述汤沈之争,指出沈璟"审于律而短于才","直以浅言俚语,掤拽牵凑,自谓得其宗"。对汤显祖则称赞他的"才情",同时也指出了汤在语言上的一些不足,但"犹胜依样画葫芦而类书填满者也",持论较为公允。在《谭曲杂劄》中,凌濛初还对剧本创作的一些写作技巧问题提出了他的见解,如论"尾声"应以"词意俱若不尽者为上";论"搭架"不可"扭捏巧造",宾白不宜"排对工切",也都很精切。《南音三籁》以"古质自然、行家本色"、"俊逸有思、时露质地"、"粉饰藻缋、沿袭靡词"为尺度,将入选作品分为天、地、人三籁。选录和品第标准和《谭曲杂劄》大体相一致。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