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绮艳诗人
1)  the poet with ornate writing style
绮艳诗人
2)  gorgeous poem
绮艳诗
3)  Flowery Diction and Sentimental Features
绮艳诗风
4)  Amorous [英]['æmərəs]  [美]['æmərəs]
绮艳
1.
One the basis of the trandition of T ang poetry, in had an artistic appearance of such three features as Popular, Amorous and Quiescent,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poetry mood in the first years of Song.
五代诗的创作纷繁复杂,在继承唐诗的传统中,艺术上呈现出浅俗、绮艳与清寂三大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宋初的诗风。
5)  love poets
艳体诗人
1.
The style is embodied in two aspects: one is that the image,the situation and the tone in his poems are romantic and pleasantly warm;the other is that his poems draw lessons from the emotions and vocabularies of preceding love poets.
纳兰词的"香艳"之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物象、情境、色调的温软香艳和对前代艳体诗人情思语汇的借鉴吸纳。
6)  love poems of scholars
文人艳诗
1.
Actually the love poems of scholars are also the original factor of Palace-style poems.
文人艳诗也是宫体诗的一源,宫体诗是历史上文人艳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前代文人艳诗的某些因素如拟代手法、体物特色和哀怨题材都为宫体诗所继承和发展。
补充资料:三妇艳诗

三妇艳诗

乐府相和歌辞篇名。古诗《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的后段,都有大妇、中妇、小妇等辞。《三妇艳》即专取此古诗的后六句为式。亦省作“三妇”。

何焯曰:“然则三妇艳‘艳’乃是曲调,犹昔昔盐‘盐’字,非艳冶也。”

一般为五言六句,形式较固定。“大妇 ,中妇 ,小妇 , , , 。”

词牌中三姝媚调名源于古乐府[三妇艳]。双调,94字,仄韵。

乐府古辞《相逢行》述官宦贵人家中情景,结尾云:“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未遽央。”《长安有狭斜行》古辞略同。《颜氏家训"书证》载:南朝自宋人刘铄起,模拟其结尾为《三妇艳》诗。梁、陈人且或以三妇为妻妾,改“丈人”为“佳人(指男子)”、“良人”。

古乐府《三妇诗》内容在梁、陈时代各有变更。《颜氏家训"书证》云:“古乐府歌词,先述三子,次及三妇(媳妇),妇是对舅姑之称。其末章云:‘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旦夕在侧,与儿女无异,故有此言。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近代文士,颇作《三妇诗》,乃为匹敌并耦己之群妻之意,又加郑、卫之辞,大雅君子,何其谬乎?”

卢文注曰:“宋南平王(刘)铄,始仿乐府之后六句作《三妇艳》诗,犹未甚猥亵也。梁昭明太子、沈约,俱有‘良人且高卧’之句。王筠、刘孝绰尚称‘丈人’,吴均则云‘佳人’,至陈后主乃有十一首之多,如‘小妇正横陈,含娇情未吐’之句,正颜氏所谓郑、卫之辞也。张正见亦然,皆大失本指。”其实,在梁代,古乐府的改作象《三妇诗》这样情形的还很多,实不止《三妇诗》一首。颜之推所指出的这一现象表明,梁代宫体别为新变,在内容上的确是与以往言情之作有了很大的不同,其特征正如陆时雍所指出的那样,“梁诗妖艳,声近于淫。倩妆艳抹,巧笑娇啼,举止向人卖致。”梁代宫体内容上的这种别为新变,颜之推大为不满,指为郑、卫之辞,但宫体诗的倡导者梁简文帝萧纲对此却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其《答新渝侯和诗书》云:“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跨蹑曹左,含超潘陆。双鬓向光,风流已绝;九梁插花,步摇为古。高楼怀怨,结眉表色;长门下泣,破粉成痕。复有影里细腰,令与真类;镜中好面,还将画等。此皆性情卓绝,新致英奇。故知吹萧入秦,方识来凤之巧;鸣瑟向赵,始睹驻云之曲。手持口诵,喜荷交并也。”按文,新渝侯所为诗三首正是所谓“倩妆艳抹,巧笑娇啼,举止向人卖致”者,其为宫体已自无疑,萧纲对它们却充满了赞赏之情。这说明宫体诗的倡导者并不认为宫体诗与诗教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是以泰然为之,泰然言之,而无不安之状。

“三妇艳”,在古代乐府诗中频繁重复出现,成为富贵之家的象征,积淀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表现平民疾苦和反映富贵之家奢华的乐府诗同被收录在相和歌辞中,这就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

昭明太子有《三妇艳》,陈后主叔宝更作有十一首之多。

三妇艳 南朝(梁)刘孝绰

大妇缝罗裙,中妇料绣文。

唯余最小妇,窈窕舞昭君。

丈人慎勿去,听我驻浮云。

三妇艳 沉约

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

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

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

拟三妇 《玉台新咏》[卷五]

大妇扫玉墀,中妇结罗帷。

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

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

三妇艳 梁 王筠

大妇留芳褥,中妇对华烛。

小妇独无事,当轩理清曲。

丈人且安卧,艳歌方断续。

三妇艳词十一首 陈叔宝

大妇避秋风。中妇夜床空。

小妇初两髻。含娇新脸红。

得意非霰日。可怜那可同。

大妇西北楼。中妇南陌头。

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可怜还自觉。人看反更羞。

大妇主(乐府作弄)缣机。中妇裁春衣。

小妇新妆冶。拂匣动琴徽。

长夜理清曲。馀娇且未归。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