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thic education
道德德育
2)  morality
道德
1.
Focus case logical thinking:Law shouldn't be block of morality development;
热案例冷思考:法律不应阻碍道德发展
2.
To exhibit great morality and show modern civilization;
弘扬优秀传统道德 促进现代文明
3.
Ethics & Morality in Clinical Nursing;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和道德
3)  moral
道德
1.
Moral Ethical Education of Sex of the Adolescent;
强化青春期性道德伦理教育
2.
Exploration of Moral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网络道德建设的出路探寻
3.
Discussion on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刍议
4)  morals
道德
1.
Explore personal opposition doctrine of morals and its countermeasure of administering;
论道德个人相对主义及其治理
2.
Simply Discuss the Morals and the Belief i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简论建设新农村的道德与信仰问题
5)  ethics
道德
1.
An Analysis of Journalism Professional Codes in Present China:Taking the Code of Ethics for Chinese Journalists as an Example;
试析我国现行新闻职业规范——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为例
2.
Influence on Ethics and Behavio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行为及道德的影响
3.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ethics in communication of trans-cultural advertising──From the event of movie star Zhao Wei s flag clothes ;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从赵薇“旗装”事件说开去
6)  virtue
道德
1.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health defini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cultivation,self-restrain and virtue nurture;
传统养生、涵养道德与健康长寿之原理
2.
Considerations on civic virtue construction;
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3.
The Analysis about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 and the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Morality;
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德育心理学
      研究学生品德的心理成分,揭示其形成过程和规律及其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应用的教育心理学分支。
  
  中国先秦时期以来的许多思想家都曾对德育心理问题有所阐述。但直到19世纪末叶,西方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才开始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科学实验,从而揭开了德育心理研究的帷幕。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H.哈茨霍恩和M.A.梅伊分别对儿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为现今德育心理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从50年代末以后,西方德育心理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并且逐渐形成了三派理论,即以皮亚杰和L.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以A.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和以E.埃里克森为代表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苏联心理学界一直把道德品质作为个性结构的一个部分。德育心理学研究在苏联直到40年代以后才有了真正的发展。近些年来,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对德育心理研究的兴趣更为强烈,他们的注意中心已转到与个性的道德品质直接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上来。在苏联,指导德育心理研究的理论也已形成,以Α.Н.列昂节夫为代表的活动-个性理论和以Л.И.包若维奇为代表的活动-动机理论具代表性。
  
  德育心理学的具体任务是:研究并揭示社会规范和教育要求如何成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向的过程;影响这种转化过程的内外因素;促进这一转化的方式和条件。德育心理学还要研究揭示品德发展各个阶段中的新质,并据以划分品德发展的年龄阶段。并依据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每一年龄阶段中品德培养的目标。揭示符合心理学规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和措施。对少数品德不良学生的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提供矫正和预防的措施,也是德育心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德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所要研究的道德品质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放在设定的控制条件下进行实证研究,从中找出内在的必然规律;另一类是通过个案调查、教师的经验总结、班务会和团队活动、学生档案等等多种途径去取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概括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两类方法可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同时还应根据研究的主题,灵活运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