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女子学堂乐歌
1)  music and songs in women school
女子学堂乐歌
1.
In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moved and inspired by music and songs in women schools,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professional women is gradually awakened.
清末民初,在女子学堂乐歌的感召和浸渍下,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步被唤醒。
2)  School Songs
学堂乐歌
1.
Long for New Knowledge and Value the Tradition——The Culture-Orientation and Meaning of Li Shutong s School Songs;
渴求新知与崇尚传统——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文化取向及其意义
2.
Li Shutong was prominent in the area of China s modern school songs creation,and his creation upsurge was seen during his teaching period in Zhejiang No.
在中国近代学堂乐歌创作领域,李叔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又是他学堂乐歌创作的高峰期。
3.
His principal contributions for his entire career are initiation of Small Music Magaxine, creation of school songs and Buddhism songs, and illuminative music education.
其一生的音乐贡献,主要是首创《音乐小杂志》、学堂乐歌创作、佛教歌曲创作和启蒙音乐教育。
3)  school song
学堂乐歌
1.
In the division of the historical periods of Chinese music,school song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the modern Chinese music.
在中国音乐史的分期中,常常把学堂乐歌看作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开端。
2.
The Chinese school music education also rose gradually, school songs conducted and acted at that time as a kind of new vogue that social culture emerged with the tide of the time.
随着我国新式学堂的设立,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也逐步兴起,学堂乐歌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应运而生。
4)  school music
学堂乐歌
1.
Though China s contemporary music-school music i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Japan s "singing class",Christian music still has an indirect and multiple influences on China s contemporary music.
而代表本世纪初期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始形成的学堂乐歌,虽然其形成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是源于日本的“唱歌课”,但仍无法忽视近代基督教音乐对它的形成产生的那些基础的间接性的多方面影响。
5)  school music and songs
学堂乐歌
1.
The Idea of Practicality in the Creation of “School Music and Songs”;
“学堂乐歌”创作中的“经世致用”思想
2.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music and songs marked the rudiments of.
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 ,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新文化在音乐领域里露出了幼芽。
6)  Ladies schools
女子学堂
补充资料:学堂乐歌
      中国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它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发展最初的成果,对当时的社会改革发挥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课程。"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人,通过在日本和国内发行的《新民丛报》、《浙江潮》、《江苏》等刊物发表文章和歌曲,进一步鼓吹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继续强调在学校设乐歌课的必要。1900年"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1902年颁布学堂章程,对乐歌课的开设予以认可,自此之后,各地新学堂的乐歌教学才形成风气。直到1923年后,该课改称为"音乐","乐歌"一词方逐渐不用。
  
  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①反映人民要求"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如《何日醒》、《中国男儿》、《体操-兵操》、《黄河》、《扬子江》、《我的国》、《祖国歌》、《十八省地理历史》等。②宣传女子自强、男女平权思想的,如《勉女权》、《女子体操》、《缠足苦》等。③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如《自由》、《欧美二杰》等。④宣传学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旧习的,如《地球》、《辟占验》等。⑤配合学校教育,反映学生生活,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如《铁匠》、《竹马》、《春游》、《送别》、《西湖》等;此外,辛亥革命前后,还产生了一些歌颂革命、庆祝共和的歌曲,如《革命军》、《光复纪念》、《庆祝共和》等。大多数学堂乐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和民主改革的要求。但是,在少数学堂乐歌中也夹杂有忠君尊孔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的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日本和欧美的学校歌曲或较流行的歌调,用中国传统曲调填词的乐歌为数不多,由作曲者自作曲调的乐歌则更少。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近代音乐文化,其中包括各种歌曲及其演唱形式,钢琴、风琴、提琴等乐器及其演奏方法,新的记谱法五线谱和简谱,以及西洋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等,才开始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为后来的群众歌咏活动提供了发展条件。在上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积极从事乐歌的编配、创作和热心倡导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沈心工和李叔同,其他代表人物还有曾志忞、高寿田、冯亚雄等。早期出版的学堂乐歌集主要有:《学校唱歌集》(沈心工编,1904)、《教育唱歌集》(曾志忞编,1904)、《国学唱歌集》(李叔同编,1905)、《唱歌教科书》(辛汉编,1906)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