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esponse type
回应型
2)  responsive law
回应型法
1.
The theory of responsive law proposed by American law experts P.
美国法学家塞尔兹尼克与诺内特的“回应型法”理论欲解决法律的完整性和开放性之紧张关系,从而实现法的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完美共存,其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该理论很不成熟,且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如回应型法理论的核心概念“目的”难以普遍化和具体化,作者对回应型法理论的严重不自信,法的完整性和开放性的紧张关系难以克服,以及作者的研究进路中存在参照系混乱等等。
2.
The theory s main idea was concentrated in their works of Law and Society in Transition: Toward Responsive Law, it is a new way of thinking which resolves American social realistic problems.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合法性被削弱,法与社会运动促使法律思想蓬勃发展,伯克利学派回应时代的呼唤,提出了回应型法理论,它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其著作《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中,它是解决美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新思路。
3)  response-based government
回应型政府
1.
Focusing on government response is the internal demand for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governments unde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o regard building response-based governments as one of the goals.
政府回应性是当代政府改革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政府回应性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与总要求以及社会管理新格局等相互契合,突出政府回应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改革有必要将建设回应型政府作为目标之一。
4)  responsive justice
回应型司法
1.
The power-right structure of the responsive justice furnishes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 conditions which create the criminal contract of post-modernism,and at the same time,the flexible judicial response to multiplex interest plea of the society produces demotic foundation of civil mechanism of dispute resolving.
回应型司法的权力和权利关系为具有后现代意味的刑事契约的生成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环境,对社会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回应为其提供了社会民间化解纷的民众动力。
5)  responsive model
回应型模式
1.
Contract law has transformed both from classical contract law to modern contract law and from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to contractual fairness, based on responsive model.
基于合同法的回应型模式,合同法已经从古典合同法转向现代合同法,从合同自由转向合同公平,但是后者不是对前者的取代而是补充。
6)  respondent policy
回应型政策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央行回应 外储居高不下等四大金融热点问题
央行回应四大金融热点问题%26#8212;%26#8212;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中国经济当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但在经济运行中仍存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其中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等金融领域的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那么,如何看待这些金融热点问题,央行部署下一步货币政策有什么打算?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14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问题之一:信贷增长缘何过快

  新华社记者:信贷增长过快成为一季度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前三个月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额(1.26万亿元)超过了全年预期目标(2.5万亿元)的一半。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新闻发言人:今年一季度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均提高1.7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12568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其中,票据融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2039亿元、1169亿元和1753亿元。总体看,一季度贷款增长偏快。

  这一状况,缘于以下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对贷款的需求较为旺盛。

  二是对外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由此造成央行外汇占款增长较快,市场流动性较多。

  三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更加重视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

  另外,一些商业银行贷款发放讲求%26#8220;早投放,早收益%26#8221;,贷款投放明显提前,2003年以来各年上半年贷款增速均快于下半年。

  问题之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有何%26#8220;实招%26#8221;

  新华社记者:一季度贸易顺差为233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额高达8751亿美元,如何看待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

  新闻发言人: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但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与较大逆差一样,也会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2006年乃至%26#8220;十一五%26#8221;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新华社记者: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新闻发言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将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趋利避害的过程,需要统筹兼顾,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形成合力。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适当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积极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26#8220;走出去%26#8221;,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26#8220;两个市场%26#8221;、%26#8220;两种资源%26#822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