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都市中的文学
1)  literature in metropolis
都市中的文学
2)  metropolis in literature
文学中的都市
3)  metropolis literature
都市文学
1.
The thesis analyses how Zhang Xin transcends Wang Shuo in metropolis literature,which shows contemperary women s grasp to city life.
本文用对比的方式 ,首先从横向上展示了有着相似成长背景的张欣对王朔在都市文学创作中的超越 ,显示了现代女性对都市生活的把握 ;接着从纵向上分析了性别意识在女性创作历史上的发展 ,指出张欣的文学创作表明性别意识在女性文学中开始复苏 ;由此 ,都市生活背景和女性性别体验在创作中的融汇成为张欣文学作品的特征。
4)  urban literature
都市文学
1.
Multi-fold Forms in Modern Chinese Urban Literature;
论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多重形态
2.
The emerging urban literature should describe the consciousness of new residents of a city.
新兴的都市文学应该是面向新兴的市民社会群体,对其新萌生的市民意识的文学书写。
3.
Fitzgerald s The Great Gatsby and Don DeLillo s White Noise,which are also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high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respectively,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literary discourses,subjects,and styles of American urban literature by means of contrast and compariso
以《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白色噪音》为范本,通过精细解读,从都市文学语境的演变、话语的衍变、风格的改变等视角,探讨美国都市文学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对抗格局和消长承转态势,探析个中的内在逻辑及其嬗变轨迹。
5)  city literature
都市文学
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Sensational School and the City Literature in China;
中国新感觉派与都市文学的关系
2.
Literature writing possessed values on city culture and paved the way for develop- ment of city literature.
"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已具备了都市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为中国都市文学的发展作了准备和铺垫。
3.
the New-sensation school in the 30s in shanghai introduced a new point of view to observe city and city life for Chinese literary world,adopted modernists way of expression to write timely,modern feeling that modem people felt in the modem life,made the new literature has the real city literature.
以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及时写出了"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使新文学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
6)  metropolitan literature
都市文学
补充资料:点缀在美国都市中的袖珍园林始祖——帕雷公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建造了大量的高层建筑,一些城市里大厦摩肩接踵,挡住了远处的树林、山脉甚至天空,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城市中的绿地犹如沙漠中的绿洲,珍贵而稀有。于是,一些见缝插针的小型城市绿地——袖珍公园(vestpocketpark)的出现,很快受到公众的欢迎,以后,这类公园就在大城市迅速发展起来。这当中,除了少数由市政当局建设以外,有些是由一些慈善家捐助建设;有些是由毗邻的摩天大楼的拥有者为改善公司雇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公司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而建设的;还有的由多种渠道的资金筹集建设的。市政当局也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推动私人发展城市中的公共开放空间。
    位于纽约53号街的帕雷公园(ParleyPark,1965—1968),是这类袖珍公园中的第一个,由泽恩和布林(Zion&Breen)事务所设计。设计者泽恩(RobenZionl921—)在42×100英尺大小的基地尽端布置了一个水墙,潺潺的水声掩盖了街道上的噪音,两侧建筑的山墙上爬满了攀援植物,作为“垂直的草地”,广场上种植的刺槐树的树冠,限定了空间的高度。泽思称这个小广场为“有墙、地板和天花板的房间”。树下有一些轻便的桌子和座椅,入口的小商亭还提供便宜的饮料和点心,对于市中心的购物者和公司职员来说,这是一个安静愉悦的休息空间。帕雷公园被一些设计师称赞为20世纪最有人情味的空间设计之一。
    其实,帕雷公园体现的设计构想在它建设之前的两年就提出了。1963年,在纽约建筑同盟的一次理论性的展览中,泽思和布林提出了“为纽约设计的新公园”;他们认为纽约必须在建筑之间建立一系列的“袖珍公园”,为城市中的职员和购物者提供休息片刻的地方。这样的公园有以下一些特点:尺度很小,可以小到50x100英尺;目的是为了成人的休息;座椅是轻质的可以移动的单个椅子,如金属丝网椅;公园如同室外房间,天花板是近距离种植的乔木的连续树冠,墙是爬着常春藤的周围建筑的侧墙,地面是有质感有趣味的铺装,如扇形图案铺砌的粗糙花岗岩小石块;有一个小售货亭出售饮料和食品;运用水景使公园轻松愉快并有效掩盖城市噪音。
    后来,CBS公司董事会主席威廉·帕雷购买了53号大街上第五林荫道以东42xl00英尺的土地,并出资委托设计一个“袖珍公园”,以纪念他去世不久的父亲。公园于1967年建成开放,泽思和布林当年在展览中提出的袖珍公园的要素大多体现在这个设计中。这个设计的目的是多功能的,不是为了装饰或游乐,这也是提出“袖珍公园”的出发点。
    ——摘自《中国花卉报》2002.4/23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