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赣皖边界地区
1)  rural areas between Jiangxi and Anhui
赣皖边界地区
1.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data,comparative analysis,conclusion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we probe into the content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ryside folk sports in rural areas between Jiangxi and Anhui in the light of social culture.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以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赣皖边界地区村落民俗体育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特征,着重阐述了赣皖边界村落民俗体育的形成、文化特点以及赣皖村落居民的民俗活动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途径。
2)  Wan-Gan area
皖赣地区
3)  juncture of Jianxi and Anhui
赣皖交界区域
4)  the Zhejiang-Jiangxi-Anhui border area
浙赣皖相邻地区
1.
In rock series, Yanshanian intrusive rocks in the Zhejiang-Jiangxi-Anhui border area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Tongling and Dexing areas, being all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
综合上述对比研究,认为在浙赣皖相邻地区要找到铜陵式的Cu矿和德兴式Cu、Mo矿的可能性较小。
5)  south Anhui and north Jiangxi
皖南赣北地区
6)  border region between eastern Hunan and western Jiangxi
湘赣边地区
1.
The border region between eastern Hunan and western Jiangxi provinces has experienced since Late Triassic both the intracontinental strike-slip orogeny and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from convergent strike-slip (T1 - J ) to divergent strike-slip (K - E1 ).
湘赣边地区自晚三叠世开始进入了全新的陆内走滑造山作用阶段,并经历了从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的构造性质转换,野外地质调查、显微构造研究、流体包裹体和构造岩岩石化学分析资料均表明,走滑断裂带内有大量的流体活动,且不同变形时期及同一变形期不同变形环境的流体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构造特征均有很大差异,对变形岩石的成分变异和体积变化计算结果显示,走得变形过程中的流体(质量)/岩石(体积)比率可达105g/m3量级,这种大规模的流体活动对区域热液铀成矿具有重要的作用。
补充资料:皖浙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皖浙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
Red Army's Three-Year Guerrilla War in the Anhui-Zhejiang-Jiangxi Border Area

WQn一Zhe一Ganbian Hongiun SQn NianYouiizhan皖浙赣边红军三年游击战(RedAr-my,sThree一YearGuerrillawarintheAnhui-Zhejiang一Jiangxi Border Are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安徽、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1月。红军第10军团离开阂浙赣苏区北上皖南时,中共闽浙赣省委代理书记关英(后任书记)和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唐在刚领导红军第30师和游击队共1 000余人,留在赣东北坚持斗争,另有皖赣独立师和皖南独立团等部队亦就地坚持斗争。1935年1月,闽浙赣苏区被国民党军占领。7月,红30师在弋阳、横峰地区亦遭国民党军围攻,损失严重,唐在刚牺牲,余部在中共赣东北特委书记余金德率领下,分散在皖赣边坚持游击活动。此后,各地红军和游击队积极发动群众,积蓄革命力量。至年底,恢复和建立了贵(池)秋(浦)东(流)、都(昌)湖(口)都(阳,今波阳)彭(泽)、径(县)族(德)宁(国)宣(城,今宣州)、开(化)婆(源)休(宁)、淳(安)遂(昌)款(县)、章卜公山和赣东北等游击区。不久,在国民党军大规模“清剿”中,除彰公山地区的皖南独立团外,均遭严重损失。1936年初,各地红军和游击队余部相继转至郭公山会合。4月,中共闽浙赣省委改称皖浙赣省委,关英任书记。为加强领导,省委决定以皖南独立团为基础,成立800余人的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扩大以郭公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同时在皖浙赣边区30余县分设赣东北、皖赣、上浙皖、一厂浙皖、开(化)婴(源)休(宁)5个特委,各领导1个独立营开展游击战争。7月,独立团袭占开化,并在婆源县沱川月岭伏击歼灭国民党军2个连。12月,独立团奔袭昌化县城,歼敌一部。与此同时,各特委领导的独立营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至年底,红军和游击队发展到近3 000人,游击区域扩大到40余个县。1937年春,在国民党军36个团和地方保安团队的进攻下,红军和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抗日战争爆发后,皖浙赣边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于11月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12月,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2支队,共300余人(后发展到500余人)。1938年1月开赴窑里(今瑶里)整训,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3营,奔赴抗日前线。(王顺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