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世界经济危机
1)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世界经济危机
1.
Both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and China were heavily affected by the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in 1930 s.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币制改革。
2)  world-wide crisis of capitalist economy in 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3)  A world crisis
世界危机
4)  world economy
世界经济
1.
The Uncertain World Economy and China s Response;
存在变数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应对
2.
Highly Developed World Economy: Change of the Competing Pattern;
高速增长的世界经济:竞合格局的变化
3.
Doha Round Framework Agreement and its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y;
多哈回合框架协议的达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5)  global economy
世界经济
1.
A Brief Discussion of Global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简论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经济
2.
However, the total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human capital is on-way floating from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effects the ev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然而,目前人力资本国际配置总体趋势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单向流动,这对世界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Deteriorating global economy has caused chemical industry to go into the down passageway of loop cycle since the end of 2007 ,and won\'t recover until 2011.
恶化的世界经济已使化学工业自2007年底起进入循环周期的下行通道,预计到2011年才能回复增长。
6)  the world economy
世界经济
1.
It took more than three years that American economy has been disequilibrium seriously with the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
美国经济的严重失衡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已持续长达3年时间,失衡与高速增长何以并存?这一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失衡与高速增长之谜”。
2.
The war did not change the overall situation nor the struc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 fundamentally,but its impacts on some regions and sectors must not be underestimated.
战争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总的形势 ,也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 ,但战争对某些地区和部门确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3.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economy is transforming from industrial economy to intellectual economy.
21世纪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补充资料:美国战后经济危机
      1948~1982年期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的总称。
  
  过程  美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巨大发展,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时不久,美国首先发生了1948~1949年经济危机。接着,侵朝战争给美国带来战时繁荣,但战事一停就发生了1953~1954年经济危机。此后,在1957~1958年和1960年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扩大侵越战争,使国内经济危机推迟到1969~1970年才爆发。侵越战争停止后不久,1973~1975年间一次规模较大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到了70年代末,美国工业生产从1979年4月到1980年7月连续下降,其后短暂回升,1981年 8月起又告下降,到1982年12月尚未恢复上升。这两次生产下降,有人认为是两次危机,但多数人把它算作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上是很突出的。
  
  美国政府的对策及其后果  为了对付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历届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或称作"反周期"措施),包括金融方面的调整贴现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采取放松抵押贷款等措施,以及财政方面的增加军费开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即减税、免税、退税和"高涨"期间增税)等措施。在私人经济方面,垄断资本企业为了推销过剩商品,采取大量推行消费者信贷、住房建筑抵押贷款等办法。
  
  实行这些措施的结果,使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发生了一些变形。即危机期间生产下降幅度较小,最严重的1973~1975年危机期间工业生产只下降15.1%。其次为1957~1958年下降13.5%和最近一次下降12.0%。危机过后,萧条和复苏阶段缩短,因而两者间的界限难以区分。经济危机的爆发,无论"中间性危机"还是"非中间性危机",都比过去较为频繁。
  
  美国政府采取的上述"反危机"措施以及私人企业的信贷扩张,造成日益加重的通货膨胀。消费物价指数平均每年增长率从1960~1970年间的 2.8%增至1970~1980年间的 7.9%,而国民生产总值(按1972年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率在同期从4.0%降低至3.1%。一面物价加速上涨,一面生产增长速度放慢,而同时,失业人数又不断增长。这种情况形成了所谓"滞胀"的局面。
  
  除了周期性工业危机外,战后美国也象过去一样,继续发生长期性的农业生产过剩危机。由于农业生产盲目扩大,而国内销路有限,因而造成农产品大量积压,价格下落,农场大量破产。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支持农产品价格的措施,并设法使播种面积缩减。1951~1970年小麦收获面积从6050万英亩缩减到4356万英亩,棉花从2268万英亩缩减到1116万英亩。但小麦和棉花价格仍下降了许多。到7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美国农业生产过剩危机才有所缓和,小麦和棉花播种面积已见扩大,价格有所回升。但这是受外来条件的影响,而不是由于内部因素的变化。
  
  

参考书目
   武汉大学经济系北美经济研究室:《战后美国经济危机》,人民出版社,北京,1976。
   武汉大学经济系北美经济研究室:《战后美国第六次经济危机》,商务印书馆,北京,1978。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现代美国经济问题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