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城市贫困问题
1)  poverty in urban residents
城市贫困问题
2)  poverty problem in urban China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
3)  Poverty [英]['pɔvəti]  [美]['pɑvɚtɪ]
贫困问题
1.
In our socialism construction,Western regions poverty is the first important thing we must solve.
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2.
In degraded land, people get into the trouble of PPE(poverty,population,environment) spiral.
土地退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且与贫困问题互为因果。
3.
Marxist theory of poverty discusses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poverty,living conditions poverty an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poverty,etc.
马克思贫困理论阐述了生产资料贫困、生活条件贫困和精神文化贫困等,其中,生产资料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本质和基础,也是其它贫困现象的根源;依据马克思生产资料贫困理论,透视我国生产资料贫困问题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反贫困政策建议。
4)  Poverty problem
贫困问题
1.
However,the poverty problem in the developed areas has its own characters.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都存在贫困问题。
2.
The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old poverty problem has been relieved and the n ew poverty problem is still serious in China.
本文认为,中国旧的贫困问题已经获得缓解,但新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
3.
The historical method analyzes poverty problems lengthways,the realistic method analyzes the actuality of poverty.
历史主义方法是纵向地分析贫困问题 ,现实主义方法对贫困问题现状进行分析。
5)  The Poverty Problem
贫困问题
1.
To work out a solution to the poverty probl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or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解决贫困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6)  urban poor
城市贫困
1.
Proceed from actual conditions of Beijing socio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defines the standard of urban poor and poor objectively.
从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 ,对城市贫困、贫困标准进行了客观界定 ,并以国内外六大类贫困标准的测算方法为理论依据 ,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 ,确定了北京城市贫困标准的测算方法。
2.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ed advance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the urban poor community becomes a particular stratum gradually,and the number on them has the tendency which expands continuously.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城市贫困群体逐渐成为一个特定的阶层。
3.
In the nineties, Chines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social assistance to the urban poor .
对这几种模式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分析可看出,城市贫困救助普遍面临着救助对象不确定、救助手段单一、经费来源无保证、救助申请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而且已经影响到救助行动的开展。
补充资料:《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毛泽东论述经济和财政的关系,以及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著作。1942年12月,毛泽东以《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为题,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本文是报告中的第一个问题,原题是《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在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改为今题。
  
  
  当时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遇到极大困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军队、机关干部和学校人员,缺少最必需的生活用品。毛泽东为了给解决财政困难指明前途,作了这篇报告。
  
  本文论述了十个问题。文中着重阐明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发展的各项生产事业。
  
  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财政困难 毛泽东指出,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有些同志企图缩小必不可少的开支。他们不理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财政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发展了公营经济。边区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工业;几万机关和学校人员,发展了同样的自给性经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多负担一些经费是应该的,也得到了人民的谅解。但必须使人民的经济有所增长,使人民的生产有所发展,也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要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帮助人民发展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人民的收入,使人民所得大于所失。
  
  在公私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向人民征收抗日经费,既不能不顾战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政府应施"仁政";又不能不顾人民的困难,竭泽而渔。
  
  精兵简政 在陕甘宁边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精兵简政"。按照"精兵简政"工作的要求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精简,就是减去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统一,就是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效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在经济和财政工作中,还要求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现象。
  
  在本文所阐述的理论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得到了发展,克服了当时在财政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困难,提高了军队、机关、团体、学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物质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