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外籍教师作用
1)  the international teachers role
外籍教师作用
2)  foreign teachers
外籍教师
1.
Study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foreign teachers working in Chongq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重庆高校外籍教师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2.
On the employ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teacher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谈高职院校外籍教师的聘请与管理
3)  Foreign teacher
外籍教师
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roducing Intellectuals",and points out that inviting foreign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roducing Intellectuals".
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对外“引智”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引进外籍教师是“引智”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聘请外籍教师的特殊性。
2.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 and the carrying-on of the educational ministry s Rules of 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 the foreign teachers with their acceptance, management, position and function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实施,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管理、外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3.
With China s entry into the WTO, foreign teachers in growing number are seen teaching a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随着WTO进程的不断推进,聘请外籍教师之风正有逐渐向中小学扩散的趋势。
4)  native English teachers
外籍教师
1.
Though the number of native English teachers is considered a very important index of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in various institutions offering English language courses,it has been proved that EFL classes with native English teachers and Chinese students are not so satisfactory.
尽管在中国各个层次的教育机构中,是否有外籍英语教师及其数目的多少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是衡量其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事实上,外籍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总是尽如人意。
2.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native English teachers’and Chinese English majors’perceptions of the corrective feedback in oral English class and to analyze the underlying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percep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外籍教师与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看待口语课堂中错误纠正的态度,发现师生双方在纠正式反馈认识上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其潜在原因,为中国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及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5)  native speaker teacher (NST)
外籍英语教师
6)  resource of foreign teachers
外籍教师资源
补充资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原则
      教学原则之一。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历史上许多教育家早就接触和研究了这些问题。中国古代,一些教育家在教育著作中,对教师主导作用极其重视,并有过深刻的论述。《学记》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里所说的"严师"是尊敬教师,确认教师的地位,也有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含义。但古代师道尊严是与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是片面强调教师权威,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西方,中世纪教会控制下的学校,也有类似情形,教学中几乎是教师专制,强迫学生呆读死记。到了近代,许多资产阶级教育家要求重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主张教学中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由于他们受到历史的局限,并不能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的人走向另一极端,提倡"儿童中心主义",使教师处于顾问的地位。
  
  教师起主导作用是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教学区别于其他认识或学习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他们了解教学的目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起主导作用就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或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是对知识的能动的智力加工活动,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才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和善于运用知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具有内在联系,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越是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上,或者片面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或者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这两种片面性都使教师不能正确指导教学过程和正确引导学生;并使学生陷于消极被动或盲目活动,也不能沿着正确的途径顺利成长。
  
  要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结合起来,其前提是师生双方有共同的目的;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他们理解学习过程,学会独立学习;关键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实行启发式教学,废除注入式教学,指导学生真正自觉地掌握知识,独立地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并逐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在很早的古代就创造了启发教学的宝贵经验,要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