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南园五先生
1)  south garden five gentlemen
南园五先生
2)  the Former Five South China Poets
南园前五先生
1.
Research on the Rhymes in the Former Five South China Poets Modern-Style Poetry;
南园前五先生近体诗用韵研究
3)  The latter five poets in Nanyuan
南园后五先生
1.
The latter five poets in Nanyuan of Lingnan are O Daren, Li Minbiao, Liang Youyu, Li Shixing and Wu Dan.
南园后五先生是指欧大任、黎民表、梁有誉、李时行、吴旦等五位岭南诗人。
4)  the Five Poets of Nanyuan
南园五子
1.
As an important poet of Lingnan region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Zhao Jie took part in the Nanyuan Poets\' Club activity,so he had reasons for being a member of the Five Poets of Nanyuan.
赵介是明初岭南的重要诗人,是南园诗社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名列"南园五子"是理所当然。
5)  The Biography of the Scholar Wuliu
《五柳先生传》
1.
The Swan Song: The Story of an Eminent Master the Deformed——An Investigative Discussion on the Writing Date of The Biography of the Scholar Wuliu by Tao Yuanming;
最后绝裂:变形的“高士传”——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作年考论
6)  GuanShengYuan
南京冠生园
补充资料:南怀瑾先生(1917~)
【南怀瑾先生(1917~)】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西行入川。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1945年,南怀瑾先生离藏走滇,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1947年内战开始不久,南怀瑾先生返回浙江乐清故里,旋即归隐于杭州天竺,披阅了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继而于江西庐山天池寺旁结茅蓬清修。1949年春,南怀瑾先生辞别家乡,只身赴台。
  到台湾后,南怀瑾先生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并应邀至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执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不少台湾党政、军政要人及工商巨子都曾拜在南怀瑾先生门下。
  南怀瑾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
  1985年夏,南怀瑾先生离台赴美。在美国期间,成立了“东西学院”,旨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旅美三年,南怀瑾先生未偿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身处异乡心系家国。其实又何止是旅美期间,南怀瑾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因“书剑飘零,不见慈颜”,常常是“几回好梦至家乡”。其怀乡之情,并非发于个人小私,实出于爱国忧民之大公。不论在台湾还是旅居海外,南怀瑾先生每每念及国家振兴图强事业,特别是对祖国统一大业,系于心怀,百般关注。
  南怀瑾先生于1987年结束旅美生活,移居香港,企能就近献力于国内各项建设事业及文化教育事业。
  上下五千年
  纵横十万里
  经纶三大教
  出入百家言
  这是挂在南怀瑾先生客厅的条幅,反映了他的修养和追求。几十年来,南怀瑾先生虽屡经人间磨难,然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南怀瑾先生焚膏继晷,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其中一些著作一版再版,长销不衰。1990年以来,台湾及大陆多家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孟子旁通》、《易经系传别讲》、《金刚经说什么》、《佛说入胎经》、《如何修正佛法》等三十几部著作,颇受欢迎。
  南怀瑾先生从国内文化教育事业入手,相继成立了光华教育基金会、国际文教基金会,自1989年以来,先后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及希望工程并其他科研文教机构捐款二百余万元,设立多种奖学金和各类基金,鼎力推进国内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南怀瑾先生还投资2000多万美元创建了十几家合资企业,其中最为卓著者,当数投资浙江金温铁路一举。

  (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