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教学比赛模式
1)  teaching competition pattern
教学比赛模式
1.
Around the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 and realizing lifelong physical training objective, we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to teach them by teaching competition pattern and original teaching pattern.
围绕健康教育标准,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专项篮球课的兴趣与爱好,采用分组进行教学比赛模式和原教学模式授课。
2)  teaching match
教学比赛
1.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eaching,it tri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dminton professional courses by organizing teaching matches.
本文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教学比赛提高羽毛球专选课教学水平。
2.
Having adopte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with great courage- an attempt at three - personteaching match, in basketball optional course.
采用教学实验法,将三人制教学比赛在篮球选项课中进行大胆尝试。
3.
By way of expounding the preparation, basic training and schedule of football teaching match,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to organize and jmplementate the teaching match of football.
通过对足球教学比赛的,准备工作、基础训练及进度安排三个方面的阐述,对足球教学比赛课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讨。
3)  teaching competition
教学比赛
1.
A tentative idea about the reform of the present teaching competition between basketball major students;
体育院系篮球专修教学比赛现状及改革设想
2.
New explore on teaching competition in gymnastic general class in PE department of teachers college;
高师体育系体操普修课竞技体操教学比赛新探
4)  teaching-match
教学比赛
1.
For revealing the load characteristic in university students tennis teaching-match and expl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ling load by BSP、BDP and HR in tennis,it is observed by experiment that 12 university students BSP、BDP and HR variation in tennis teaching-match.
为了解大学生网球教学比赛的负荷特征,探索HR(心率)和BSP(收缩压)、BDP(舒张压)在网球运动负荷监控研究中效用,通过实验观测了12名普通大学生在网球教学比赛中的HR和BSP、BDP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球教学比赛后即刻平均心率HR为116。
5)  Competition teaching method
比赛教学法
1.
,this article carried on experiment research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competition teaching method.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等,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法与比赛教学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比赛教学法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教学与比赛
补充资料:“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师生坦率地共享某些观念和具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思想的愿望。罗杰斯相信,积极的人际关系能使人成长,所以教学应以人际关系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思想过程或其他理智来源为基础。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罗杰斯说:“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他还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三种品质:(1)真实;(2)接受;(3)理解。”真实”,是指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要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向学生敞开,这样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接受”是指教师把学生视为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而给予充分的、无条件的尊重,消除师生关系间的不安全感。“理解”主要是指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移情理解。罗杰斯认为,移情理解与常见的评价理解极不相同,后者所采取的态度是“我理解你错在何处”,而移情理解则是“非判断性的”,指的是教师不对学生的观点、行为作出判断,不做定性评价,而只是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罗杰斯之所以如此着重人际关系,就在于他认为只有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人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非指导性”教学强调的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

智力领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学习中应担当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等角色。在“非

指导性”教学中,对讨论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短的答话,这些话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

“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测量学习进步的标准在质而不在量,而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罗杰斯指出:“当个人意识到那种标准对他很重要,他力图达到那些目标和实现那些目标时,他才真正知道应承担对他自己和他的各方面所负起的责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