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黄冈沿江湖区
1)  the Lake District along Changjiang River
黄冈沿江湖区
2)  the area of Huanggang in Hubei province
湖北黄冈地区
3)  the lake distric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qing region
安庆沿江湖区
4)  riverside area along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巢湖沿江地区
5)  Huanggang city of Hubei
湖北黄冈
6)  Huanggang region
黄冈地区
1.
This project has been investigated more deeply and detailedly by open-pit mine in Huanggang region, so revealed the hazard installations and hidden dangers,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safety status, safety assessment with open-pit mine, and that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the safety status of open-pit mine.
露天采石场是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和多层次的生产系统,课题依托于黄冈地区的露天采石场,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揭露了采石场存在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系统的分析了安全现状,对采石场进行了安全评价,探讨了如何提高采石场的安全现状,提出了对应的安全对策。
补充资料: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诗文】: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注释】:
【注释】:
词作于绍熙元年庚戌(1190)八月十七日夜。篆冈,是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中的一个地名。小酌,便宴 。词就是在这次吟赏秋月的便宴上即兴写成的。
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 。第三句“ 笑吟吟地人来去 ”,转写景中之人,十分浑然一体。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与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 ”,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的什么?
上片末二句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用设问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见秋即悲的孱弱之情。宋玉的名作《九辩》中颇多悲秋的句子,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等等。辛弃疾这两句,对此加以否定。应该说 ,当年宋玉之悲秋,是有一定缘由的,辛弃疾这里不过是聊将宋玉代指历来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笔势,这是对古事的活用。由这两句的语意看来,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
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我们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 ”,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 ,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上片那些欲擒故纵的抒写,乃是一种高明的蓄势反跌之去。换头三句“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脉,把秋天写得更使人留恋。你看 :秋夜不但有优美的自然景色,而且还有赏心悦目的好事,可以随意小酌,可以随便地欣赏歌舞,还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事呢?就这样,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这一反跌 ,跌出了本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 不必悲 ”、“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到此人们方知,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
“重阳节近多风雨”一句,化用北宋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这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 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辛弃疾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 ,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稼轩作此词时,国势极弱,国运日衰 ,而向来北兵也习惯于在秋高马肥时对南朝用兵,远的不说,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三十二路军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发动的。稼轩《水调歌头 》(落日塞尘起)一阕就有“胡骑猎清秋”的警句。鉴于历史的教训,闲居带湖的辛弃疾在密切注视政坛情况变化时,不会不想到边塞的情况。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忧虑之情。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 ;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出处】: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