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孔德系社会学派
1)  Western Sociology School
孔德系社会学派
2)  social system school
社会系统学派
3)  school of sociology
社会学派
1.
In the 1930-40 s,the school of sociolog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irth control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in China.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学派针对中国日益凸现的人口问题,纷纷提出节育主张。
4)  sociotechnical systems opproach
社会技术系统管理学派
5)  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
社会法学派
1.
The Theory of 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社会法学派的学理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6)  school of sociology yearbook
社会学年鉴学派
补充资料:孔德,A.
      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1798年 1月19日生于蒙彼利埃一个税务官家庭。1814年进入巴黎工业学校。1818~1824年任空想社会主义者H.圣西门的秘书,后来自称是他的学生。1826年开始在巴黎设堂讲学,建立和传授实证主义。1832~1842年曾当家庭教师和巴黎工业学校的主考人。1848年创建"实证哲学协会"。1857年 9月 5日卒于巴黎。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共 6卷,1830~1842)、《实证政治体系》(共 4卷,1851~1854)、《实证主义教义问答》(1852)、《实证逻辑体系》(1856)等。
  
  孔德从英国经验论哲学家D.休谟、德国古典哲学家I.康德和奥地利医生、颅相学的创立者F.J.加尔等人那里吸取了方法上的实证主义思想、历史决定论观念和有关心理学的概念,尤其深受圣西门的影响。孔德认为建立科学的哲学和把科学应用于社会乃是时代的使命,宣称实证主义实质上由哲学和政治体系构成。
  
  孔德从不可知论和现象论出发,建立其实证哲学体系,并力图使之凌驾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他指出,人们只有关于现象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们所知的仅仅是一个事实与另一个事实彼此前后相继或相类似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我们所称的规律。他认为,现象的规律是我们关于现象所知的一切,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任何事实的本质及其现象的产生方式,也不知道它们的终极原因(动力因或目的因)。在他看来,追求关于现象以外东西的知识,就是形而上学。孔德把他所建立的实证哲学说成是知识进化的必然结果,是基于"实证的"考察的。同时,他又把其知识发展三阶段说看作是实证哲学的基本主张,是他发现的一条根本规律。他所谓的知识发展的三阶段,即:①神学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的知识以虚构为基本特征,信仰超自然的力量,用神的意志说明万物。②形而上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变态,与前一阶段本质是一致的,都追求万物的根源、本性和终极原因,要求获得绝对知识。③实证阶段。该阶段以科学为基本特征,尊重经验、事实,依靠观察和理性的力量,主要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要求知道事物的内在本性和本质原因。孔德指出,最初人只知道自己,认为万物由象他自己那样的一种看不见的行为者所产生。这是神学哲学的观察基础。神学哲学第一次把物质事物和精神事物作了有效的划分。孔德认为,实证信仰的曙光在各时代早已有了,实证哲学一开始就是必然的,至于形而上学不过是过渡性的,但却是不可少的。他根据人类的进步受理性指导的观点,断定社会进步史主要是人类思想史,知识发展的三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三阶段。孔德关于思想发展的三阶段理论及其相联的"科学社会学"通常被认为是对科学本性和科学史的浮浅的猜测。他的社会动力学也是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
  
  孔德声称,形成实证哲学的第一步是进行科学分类。他认为,无机和有机的现象包括五门基本科学,并按它们经历三阶段的速度和达到实证阶段的时间不同,依次排列为: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社会学,这个排列次序也是各门科学的发展顺序,并且说明了它们的社会关系和相对的完善性,所以成了他的科学分类的基础。在他看来,数学是精确可靠的,可列在五大科学之前;哲学也应是实证的,而实证哲学是科学的延续和综合。
  
  孔德强烈要求采纳实证的或科学的方法,主张方法论的还原论和科学统一。他的实证原则和观点不仅对早期实证主义的另两位主要代表人物J.S.密尔和H.斯宾塞以及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等有重大影响,而且也见之于E.纳格尔关于生物学功能的解释之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