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甲申文化宣言》
1)  Jia Shen Cultural Declaration
《甲申文化宣言》
1.
Again on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Jia Shen Cultural Declaration;
再评《甲申文化宣言》的学理基础
2)  cultural manifesto
文化宣言
1.
The twice cultural manifestoes carry on the logical line of reasoning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al strategy development,stating the appeal directly in honor of culture and reflect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al strategy guidance and the future rational direction with ultimat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cultural strategy.
"两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
3)  Declaration Relating to Cultural Rights
文化权利宣言
4)  Pan-African Cultural Manifesto
泛非文化宣言
5)  Declaration on a Culture of Peace
和平文化宣言
6)  literature Declaration
文学宣言
补充资料:甲申朝鲜一役

1882年,甲申朝鲜一役

1882年,在大清帝国的属国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就是这样一件不起眼却影响深远的事件。在这场发生在海外异国的兵变中,却令人惊异地出场了好几位在此后三十年的中国政局中呼风唤雨、颠倒乾坤的大人物:袁世凯,在平定这场兵变中一役成名,更加意义深远的是,这一场事变其实是中日这一对百年冤家真正的民族和国家较量的开始,在这一场冲突中展示和逐渐形成的两国不同的国家对外战略深刻影响到此后两国的命运.

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实多肇端于此役。

此时的朝鲜还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向中国称臣纳贡,内政自理而接受中国保护,对外没有独立主权。

1884年,这时中国南疆果如袁世凯所预言,中法在越南开战,战事往北蔓延,5月,吴长庆率三营淮军回防中国北方,仅留三营军队驻防朝鲜汉城,袁世凯是驻军的三

位长官之一,任军务帮办,帮助朝鲜训练军队。处心积虑欲吞并朝鲜的日本这时候看到机会了,日使和朝鲜国内亲日派勾结发动政变,劫持国王,处决亲华派。这就

是朝鲜的“甲申政变”。这时中国驻军领袖提督吴兆有急忙请示北洋大臣李鸿章,欲待北洋定夺对策。袁世凯一看,这等紧急时刻,哪里还等得及国内研究之后发指

示,力请出战,救出国王。那两位军事长官不肯“擅作主张”,怕承担责任,最后经不住袁世凯严厉要求,决定出兵干涉。袁世凯一人带队直冲王宫,苦战一日一夜,将朝鲜国王救出带往清军大营。日使和朝鲜亲日派看大势已去,再不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连忙狼狈出逃。 甲申朝鲜一役。这一次胜利,是中国在朝鲜和日本交锋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