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第二次大迁徙
1)  the second great migration
第二次大迁徙
2)  The first migration
第一次大迁徙
3)  the Great Migration
大迁徙
1.
Early writers in America and England held the belief, which many Chinese scholars still have, that the Great Migration 1630-1640 to North America resulted mainly from a desire to obtain religious liberty for its own sake.
早期国外有关论述认为宗教因素是这一时期英国移民向北美"大迁徙"的主要原因。
4)  great migrations
民族大迁徙
1.
There were great migrations between nomadic and agricultural groups in both China and Europe during 3-6 centuries.
在中国,汉族人口众多,民族大迁徙对其农耕文化虽造成冲击,但并未致命,反倒是在不断冲击中,汉文化融进了一些新的内容,汉族自给自足的农业也造就了其守土重迁的性格;欧洲的罗马人则人口较少,粮食不能自给,需要流通,在与境内各民族的冲突中,旧有的文化体系被打破,一种新的文化从中孕育。
5)  great trek of Boers
布尔人大迁徙
6)  migration [英][maɪ'ɡreɪʃn]  [美][maɪ'greʃən]
迁徙
1.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its effect on Siberian White Crane migration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白鹤迁徙的影响
2.
Migration,Colonization and Tissue-repairing Effect of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Brain Tissues of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
3.
Role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 in Ovarian Tumor Migration and Invasion;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对卵巢癌细胞迁徙和浸润能力的影响
补充资料: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年代】:现当代

【作者】:毛泽东

【作品】:渔家傲

【内容】: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注释】:

白云山:江西吉安东县东固镇西南面。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

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嗟:嗟叹。

【题解】

蒋介石认为第一次大“围剿”败在“长驱直入”,因此第二次大“围剿”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五月十六日,红军在吉安县东固伏击蒋军公秉藩部二十八师。接着在十五天内,从西向东横扫七百里,五战五胜,打破了第二次大“围剿”。

【作者小传】: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早期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3年6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参与中共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活动。在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1月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进行革命的主张,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建立革命武装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湘赣边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后率部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率部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5月,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书记,后任中共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6月,在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此期间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认真总结经验,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1931年任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从1930年12月到1933年2月,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