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鲍得里亚
1)  Baudrillard
鲍得里亚
1.
Marx and Baudrillard: Two Productive Processes of Theory with Different Purposes;
马克思与鲍得里亚:两种不同宗旨的理论生产过程
2)  Baudrillard
鲍德里亚
1.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mbols of Baudrillard Philosophy in "Matrix";
解读《黑客帝国》中的鲍德里亚哲学符号
2.
Baudrillard:the Sign of Consumption——Interpretation of an mass culture;
鲍德里亚:消费的“符号”性——解读一种大众文化
3.
On the Illusions in Baudrillard s Consumer Society;
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幻象
3)  Jean Baudrillard
鲍德里亚
1.
Simulacrum,Simulation and the Implosive World of Bourgeois——Investigation of Jean Baudrillard s 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
拟像、拟真与内爆的布尔乔亚世界——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研究
2.
Consumption Community Core Idea of Jean Baudrillard is Commented;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述评
3.
"The Fairyland of Simulations":How Far from the Reality An Analysis and Criticism of Jean Baudrillard's Fashion Research
“仿真仙境”:离现实有多远——鲍德里亚时尚研究解读与批判
4)  J.Baudrillard
鲍德里亚
1.
This paper points that there is a increasing process of critique logic of J.
鲍德里亚批评马克思的逻辑有一个递进过程,从最初借助于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发展出一种以符号(或形式)分析为核心的消费社会观,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批评,最后以“象征交换”理论替代马克思的“生产”理论。
2.
This paper points that J.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马克思没能看到使用价值也是由交换价值生产出来的,因而他满足于用以生产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模式来完成对资本的批判;二、由于他使用的是“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因而,他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史的分析也是错误的;三、由上述两点决定了他对未来革命的路径的判断也是错误的。
3.
It is the access of all of critiques and dis constructing concept of Marx s labour for J.
鲍德里亚与历史唯物论彻底决裂,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从对“劳动”范畴的全面批判和解构入手的。
5)  Jean Baudrillard
让·鲍德里亚
1.
A Study on Jean Baudrillard s Post-modern Media Theories;
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媒介思想研究
2.
A close interrogation of postmodern theories of Jean Baudrillard,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simulacrum,reveals the origin of "simulations" frequently depicted by White Noise in the second part.
第二部分依托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社会理论,以“模拟”理论为重点,试析《白噪音》中比比皆是的“模拟”现象其根源所在。
6)  Anti-Baudrillard
反鲍德里亚
1.
Anti-Baudrillard——A Disenchantment of the Postmodern Academic Mystic
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魅
补充资料:亚得里亚堡条约
      结束俄土战争的和平条约。又译阿德里安堡条约。1821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爆发了独立战争,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调集军队进行残酷镇压,到1826年末,希腊独立运动形势危殆,欧洲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插手希腊问题。英、俄两国在1826年4月4日签订了《彼得堡议定书》,以协调彼此对希腊的政策。1827年7月6日英、法、俄3国又缔结了《伦敦条约》,要求希、土双方停战。遭土耳其拒绝后,3国舰队在纳瓦里诺湾(今皮洛斯)歼灭了土、埃联合舰队。土耳其断绝同俄、英、法的外交关系,并号召进行"圣战"。沙俄以此为借口,于1828年4月14日正式对土耳其宣战,1829年8月20日占领亚得里亚堡,直接威胁土耳其京城君士坦丁堡。俄国的胜利引起土耳其苏丹的惊惶和欧洲其他列强的不安,英、法及普鲁士为了阻止俄军前进和防止奥斯曼帝国崩溃,出面调停。1829年9月14日,俄、土缔结了《亚得里亚堡条约》。条约包括16项条款和1个议定书。俄国夺得多瑙河河口及整个黑海东岸地区,土承认由俄国负责"保护"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的自治权。土耳其向俄国及其他国家的商船开放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向俄国赔款,承认希腊独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