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王英琦
1)  WangYingqi
王英琦
1.
Stick to the Soul When Returning the Spirit Home ——On WangYingqi s Prose near Ten Years;
回归家园中的守望灵魂——王英琦近十年的散文精神
2)  WANG Qi
王琦
1.
Many mistakes are found in the annotations of the book "The Compilation and Annotations of LI Chang ji s Poems" by WANG Qi in the Qing Dynasty.
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一书注解中存在着许多错误,应予分析辩正,并对李贺诗作重加笺释,以解决李贺诗歌阅读理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Even the best one, The Variorum of Li Changji\'s Poems, written by Wang Qi, is either of no exception, which was paid little attention,and research of which is close to zero.
歷代有關李賀詩歌的注本有十幾種之多,但是沒有一本能引起當代學術界的充分關注和研究,即便是其中流布最廣、影響最大的王琦注本《李長吉歌詩彙解》,也未能例外。
3)  Wang Shiqi's tomb
王士琦墓
4)  Wang Qiyao
王琦瑶
1.
In Wang Anyi s "Chang Hen Ge",Wang Qiyao is a modern image of women.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个现代都市女性形象,作为现代人,她追求自身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实现的可能性,执著于现代生活文化品味,但在这些价值追求中又表现出放弃自身自由的复杂性。
2.
Actress,Wang Qiyao,whole life has relation with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variety of the history surely,but be the historical individual again body was now cultural soil in Shanghai pcssess singly of the mental state and the existence appearance,her carefulness and practice in af- fair life,her indifference and avoidness to the polities,her shrewd and proper attitude to the world and her hoping to.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了上海弄堂女儿——王琦瑶的一生。
5)  WANG Qi-yao
王琦瑶
1.
On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Wang Qi-yao's Tragedy in Wang Anyi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悲剧的深层审美意蕴
2.
The submission of WANG Qi-yao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I Yi-wen are two kinds of existing forms of typical Chinese women during the old times.
王琦瑶的“顺”与司猗纹的“化”则是两种典型的旧女性存在形态,她们各自的人生态度造成了其当代生存境遇的边缘化与“准中心”之别,王琦瑶呈现单一的人生轨迹,而司猗纹却是一种复调的人生呈现。
3.
The thesis,by comparing the resemblance of CAO Qi-qiao’s and WANG Qi-yao’s characters and fates,tries to find the rootstock of their tragedies from two aspects: the consciousness trend of the male-authorized society and the females’ psychological chronic illness.
通过对比曹七巧和王琦瑶性格命运的相似性,从男权社会意识和女性心理痼疾两个角度梳理造成她们悲剧的根源,从而可以看出两位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与着眼点的承袭关系。
6)  Wɑng Qi
王琦(1918~  )
补充资料:王琦(1918~  )
      中国现代版画家、美术评论家。笔名季植、华莱、文林、若木。1918年1月4日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翌年随父母到重庆定居。1924年读家庭私塾,喜爱美术、音乐和文学。1928~1933年在江北县治平中学学习。1934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37年毕业。1938年4~8月在武汉政治部三厅美术科从事抗战美术宣传工作,8~12月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回重庆与卢鸿基、丁正献、黄铸夫、洪毅然、冯法祀、王朝闻合办《战斗美术》杂志,同时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开始木刻创作活动。1939年2月首次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木刻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同年,有作品入选在苏联莫斯科举办的中国抗战美术作品展览会和抗战木刻作品展览会。1941年他与在重庆的木刻家筹建中国木刻研究会,翌年该会成立,他当选为常务理事。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重庆《国民公报》、《新华日报》、《新蜀报》美术、木刻副刊主编。同年参加文化工作委员会艺术组工作,参与筹备第1、2届全国双十木刻展。1943年6月,在陶行知主持的育才学校绘画组工作。1944年在重庆举行第 1次个人画展。翌年与陈烟桥、梁永泰、刘岘、王树艺、汪刃锋等 9人举行木刻联展。1946年参加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工作和起草以《木刻工作者在今天的任务》为题的文告。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当选为理事,并任香港《大公报》新美术周刊主编,并在香港举办第2次个人画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回到上海,任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1952年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同年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构图设计工作。1963年在长春举行第 3次个人画展。1980年由中日友好画廊在日本神户举办王琦、彦涵版画联展。同年底开始在成都、重庆、南京、郑州、哈尔滨、贵阳、长沙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81年 3月作为中国版画家代表团成员应邀赴法国参加中国五十年木刻展开幕式,并在巴黎第八大学作题为《中国版画五十年》的学术报告。王琦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前后发表过美术论文和评论 400余篇。出版有《新美术论集》、《谈绘画》、《艺术形式的探索》、《论外国画家》、《王琦版画集》等著作、画册,主编有《欧洲美术史》。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美术》杂志主编、《版画》杂志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美术集主编。
  
  
  
  
   
  
  50年来王琦创作了大量的版画作品。代表作有《嘉陵江上》、《石工》、《民主血》(组画)、《渔民生涯》、《晚归》、《雪原峡谷》、《红岩英雄颂》(组画)、《春游》、《人民万岁》(组画)等。他的作品题材广阔,生活气息浓郁,构图饱满,技法熟练,特别擅长表现大树,长于黑白处理和富于装饰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