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哈萨克诗人
1)  Kazak poet
哈萨克诗人
1.
Waves of the Erqisi River——Commentary on Kazak poets Mahaz and Dutan;
我是额尔齐斯河的波浪——哈萨克诗人玛哈孜和杜坦创作述评
2)  Kazakh [英]['kɑ:'zɑ:k]  [美]['kɑ'zɑk]
哈萨克人
1.
Spread of Islam in the Kazakhs and Its Influence;
伊斯兰教在哈萨克人中的传播及其影响
3)  Kazakans
哈萨克族人
1.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20) A/C variant of angiotensinogen gene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Kazakans of Xinjiang;
AGT基因(-20)A/C变异与哈萨克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4)  Kazak names
哈萨克族人名
1.
However,the romanization of Uygur names and Kazak names shows in various forms in the passports,the place names and some academic periodicals.
国家有关部门对非汉语人名的罗马字母转写已颁布过一系列有关规定,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名的罗马字母转写却存在着多种形式。
5)  Kazakh [英]['kɑ:'zɑ:k]  [美]['kɑ'zɑk]
哈萨克族
1.
The Prevalence of HPV Infection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Kazakh of Xinjiang Province;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2.
A Survey on Hypertension Knowledge Comprehension among Kazakh Group in South Mountain Pastures of Urumqi;
乌鲁木齐南山牧区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状况调查分析
3.
Additive effects of variants in β_3-adrenergic receptor and PPAR-γ_2 genes o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orbid obesity in Xinjiang Kazakh population;
哈萨克族人β_3受体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_2基因复合变异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6)  Kazak [英]['kɑ:'zɑ:k]  [美]['kɑ'zɑk]
哈萨克族
1.
Expression of c-erbB-2 and p53 protein in tumor tissues of Kazak and Ha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Xinjiang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组织中c-erbB-2、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2.
Compared analysis of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in peripheral blood leucocyte of Uygur and Kazak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mRNA差异显示比较分析
3.
Comparison of roentgenography cephalometric study on craniofacial morphology between Han ethnic and Kazak with normal occlusion in Xinjiang region of China;
新疆地区汉族与哈萨克族正常牙合颅颌骨形态X线头影测量的比较研究
补充资料:《珍珠篇》诗人
      英国几部诗歌作品的作者,姓名已佚。《珍珠篇》的手抄本是17世纪英国收藏家科顿氏所有(《贝奥武甫》的手抄本也是他所收藏的),在同一抄本集内还有其他三部用中古英语写的双声体诗歌作品:《纯洁篇》、《忍耐篇》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这四部作品出于同一抄手,方言相同,时代相同(14世纪中叶以后),都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在细节的描写上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研究者都认为出自同一作者,但没有充分证据。四部作品的题目是后人所加,其中以《珍珠篇》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艺术价值最高。
  
  
  
  
  
  
  《珍珠篇》是用中古英语西北中部方言写的,约写成于1375年左右,全诗长1,200行,分成100段,每段12行,每行8个音节。珍珠是诗人的女儿,两岁时夭折,葬在花园里。诗篇开始时写八月的一个节日诗人在他女儿的墓旁入睡,梦见来到一个花香鸟语的所在,看见一个白衣珠饰的少女坐在河边,认出是他的女儿。他向她倾诉思念之情,但她婉言责备他不应过于悲哀,因为她已生活在天堂,并劝他服从上帝的意志。接着她说她已成为基督的一个新娘,并引他去看她居住的圣城新耶路撒冷,这里的街道和宫殿光辉夺目。到了夜晚,他看见耶稣身穿珠色长袍,腰里流着血,在长老们膜拜和天使歌咏声中引领一队胸前捧着珍珠的少女走向上帝的宝座。少女中即有他的女儿,他想过河去新耶路撒冷,却从梦中醒来,仍在花园里女儿墓旁。从此他不再忧伤,接受了上帝的意志。
  
  对此诗的解释,有人认为是一首挽歌,有人认为是用象征手法歌颂"纯洁"、"圣恩"、"灵魂得救",但一般倾向于把它看成一首感情真挚的挽歌。诗人用宗教上服从天命的思想来求得悲痛的解脱。诗歌的格律非常复杂,它基本上是双声体,但又用脚韵。每一段开始的词重复前一段结尾的词,每五段为一单元,用同一"叠句",全诗的末句又与全诗首句呼应,但流畅自然,不显造作。诗人对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极为细致,色彩丰富。这些特点使这首诗在中古英语诗歌中成为一件珍品。
  
  《纯洁篇》也是双声体诗,长1,800行,用《圣经》中洪水、西顿和蛾摩拉两城市的毁灭和伯沙撒王在筵席上玷污神器三个故事,宣扬只有洁身自好才能接近纯洁的上帝。故事比较生动,但艺术性逊于《珍珠篇》。《忍耐篇》也是双声体诗篇,长531行,写《圣经》中《约拿书》的故事,约拿被抛进大海为大鱼吞食,在鱼腹中埋怨上帝,上帝责备他缺乏忍耐。诗中描写航海、风暴和鱼腹中的情景,富于想象,约拿与上帝的对话也极生动。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长2,530行,被称为英语中最好的一部"亚瑟传奇"。全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按中古传奇传统,从特洛伊灭亡、埃涅阿斯流亡西土、布鲁特定居不列颠说起,引出亚瑟王。亚瑟王在卡米洛和他的圆桌骑士正在庆祝15天的圣诞节,在元旦这一天忽然来了一个骑士,身躯高大,穿着绿色盔甲,骑一匹绿马,一手拿着一枝冬青,一手拿着一把板斧,向亚瑟的骑士挑战,看谁敢用斧子把他的头砍下,第二年元旦去受他一斧。高文接受了挑战,砍下骑士的头,绿衣骑士拾起自己的头颅,叫高文第二年元旦到绿色教堂去找他,不准爽约。
  
  第二部分写春夏秋过去,冬天到来,亚瑟设宴为高文送行。高文一路翻山涉水,遭遇风霜野兽,圣诞节前夕在密林中找到一座城堡,受到主人──一个老年骑士和他的美丽的夫人的盛情招待。他们告诉他绿色教堂离此不远,留他暂时住下,并和他约定,主人每天出去打猎,客人留在城堡休息,晚上交换各自在白天得到的东西。
  
  第三部分写城堡主人打猎的情景,与此同时在城堡里美丽的夫人向高文谈爱,并吻了他,晚上主人把猎物送给高文,高文吻了主人一下。第二天仍然如此。第三天,夫人除吻了高文以外还要求交换信物,夫人送他一个指环,高文拒绝了,又送他一条腰带,说系上腰带可以不怕刀斧。高文想起受斧之约,接受了腰带并保证守密。晚上交换礼物时高文只吻了主人三下,没有把腰带交出。
  
  第四部分写高文在向导引导下一路踏雪去绿色教堂。向导劝阻他,他不听,快到绿色教堂时,向导返回,他独自前往。他远远听见磨斧的声音,不久绿衣骑士出现。骑士的第一斧砍下,高文缩了一下头,骑士批评他胆怯;第二次高文不动,但骑士没有伤害他;第三次只砍破一层皮,流了一点血。高文跳起来,不准他再砍。这时绿衣骑士暴露了自己身份,原来他就是城堡主人,头两斧没有伤高文,因为高文头两晚没有背信,第三斧伤了他,因为第三夜他没有交出腰带。高文回到亚瑟宫廷,如实叙述了经过,亚瑟建议圆桌骑士和宫中妇女都佩绿色绶带,作为纪念。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不仅描写贵族生活,主要在歌颂骑士的勇敢和骑士应有的诚实、贞洁、彬彬有礼和荣誉感,在封建制度已渐趋没落的14世纪,这部作品旨在重申骑士制度的理想。诗中触及高文保命和保荣誉的心理矛盾,有人情味,很真实,高文由不完美变成完美,正是作者肯定骑士制度的表现。
  
  此诗的艺术性极高。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因而形象鲜明,细节真实,在中古文学中是罕见的。故事的结构也极为完整而集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三部分故事双管齐下,有条不紊,而不显重复。作者善于运用悬念,善于烘托气氛,尤其是四季的景色、宫廷的华丽、奇异的冒险,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对话流畅自然,尤其高文与城堡主妇的对话,有攻有守,十分生动。从结构、叙事、心理描写、对话等方面看,已有点象近代小说。从诗歌形式讲,它和《珍珠篇》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共分101段,每段20、30行不等,都是双声体,但每段结尾都有"轮",指用两个音节作一行打住,下面是四短行押韵诗,非常工整。
  
  

参考书目
   Edward Vasta,ed,Middle English Survey,Critical Essays, 1965.
   J.A.Burrow, Ricardian Poetry, 197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