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猿人
1)  ape-man [英]['eipmæn]  [美]['ep,mæn]
古猿人
2)  hominoids
古猿
3)  manape
人猿
4)  Australopithecus [英][,ɔstrələʊ'pɪθɪkəs]  [美]['ɔstrəlo'pɪθəkəs]
南方古猿
1.
The locomotion mode of Australopithecus has long been a hot topic for palaeoanthropologists.
生活于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行走方式一直是古人类学家关注争论的焦点之一。
5)  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
禄丰古猿
1.
This paper focused on linear enamel hypoplasia of late Miocene 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 from Shihuiba site, Lufen.
对出自禄丰石灰坝的26个禄丰古猿下颌齿列的246枚恒齿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禄丰古猿具有普遍的带状釉质发育不全(LEH)现象,个体LEH比例为100%,恒齿LEH比例为85%。
2.
The enamel microstructure of 4 permanent teeth of 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 was observed with SEM.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枚禄丰古猿牙齿(恒齿)的釉质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
6)  Lufengpithecus
禄丰古猿
1.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eruption sequence in the mandibular permanent teeth of Lufengpithecus .
本文分析了禄丰古猿不同年龄的次成年下颌标本上各齿种萌发的情况 ,得出其下颌恒齿的萌出顺序为 M1 1 2 M2 P3P4 C M3。
2.
They are similar to the Lufengpithecus verymuch, and may belong to the same genus.
它们与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lufengensis)的形态非常相似,它们应归为禄丰古猿属。
补充资料:腊玛古猿简介

Ramapithecus

腊玛古猿下颌骨化石

到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初期(距今1500万年-1000万年)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腊玛古猿,这是目前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的人猿分野的古猿化石。

最初,1932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刘易斯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西瓦利克山区发现一块象人的上颚骨碎片,定名为腊玛古猿。当时认为它可能是人科的成员。后来,在巴基斯坦,土耳其,肯尼亚,希腊,匈牙利也都发现了类似的化石,时代在1400万年-800万年前。直到1965年,一些美国的古人类学家都强调这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但各地所产的化石并非完整的偷骨,只限于上下颚骨和牙齿。到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大约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于是对腊玛古猿属于人科的看法提出了疑问。直到1980年12月1日,在我国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了完整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再加上其他不完整的骨胳,数量之多,形态完整的程度轰动了国际古人类学术界。因为这具化石从总体讲,有许多性状接近南方古猿和非洲大猿,也有一些性状接近巴基斯坦和印度古猿以及亚洲大猿,对研究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的讨论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可以解答以往的有关疑问。

腊玛古猿头骨化石

本世纪60年代,西蒙斯等人提出:人的系统(分类学上的人科)最早从猿的系统(分类学上的猿科)分离出来的化石代表是腊玛古猿。它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科成员,或最早的人类祖先。当云南禄丰的标本公布以后,很象现代的猩猩,西蒙斯更相信这是人科最早的成员。

腊玛古猿身高1米有余,体重约15千克-20千克,推测其脑量约为300毫升,设想它能两足行走了。将腊玛古猿归于人科,即属于人类祖先的证据,从脊椎动物解剖学角度看,有以下各特点:1。腊玛古猿的“齿弓”(牙齿在颌骨上排列的形态)与早期猿人十分相似,而与类人猿(如大猩猩,黑猩猩之类)不像。2。腊玛古猿的犬齿较小,较低,说明它以犬齿作为捕食或斗争的功能已经丧失,于是有可能借助天然石块或树枝代替“劳动工具”使用,并可能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3。腊玛古猿前白齿咀嚼面上的结构形态(双尖型)与普通类人猿的“单尖型”有区别,说明它在演化上更接近人类。4。利用电子显微镜扫描器将其牙齿的珐琅质所含的棱柱晶体进行检视,发现其特点接近于人类,而与类人猿有明显不同。

但是,另外一些古人类学家则否定腊玛古猿的“人性特点”,而认为它是现代大猩猩的祖先,其理由是:1。检查最初发现的腊玛古猿的化石标本,发现复原“齿弓”形态尚有问题,不像人的齿列。2。所谓犬齿不发达,应是性别的特征,而不是进化的特征。3。至于前白齿咀嚼面上的“双尖型”,并不可靠,因为现生的黑猩猩中的前白齿也有“双尖型”,且为数不少。牙齿的其它特点也颇与猿类相似。4。将发现于云南禄丰的腊玛古猿的颅骨形态与脸部整体特点观察,与雌性猩猩的头骨颇多相似。5。人类学家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人猿分野(DNA差别)的时间,当时的生物钟应是500万年前,腊玛古猿所处的年代似乎过于早了。所以腊玛古猿并非人类的早先。

但就目前已发现的与人类演化有关的化石材料看,距今800万-400万年前是“化石空白期”,所以有关人类的化石亲属的讨论,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