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汉撒同盟
1)  Hansa
汉撒同盟
2)  Hanseatic League
汉萨同盟
1.
Hanseatic League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business alliances in the economichistory of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汉萨同盟是西欧中世纪经济史上重要的商业同盟之一,他们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西北欧地区广泛的展开活动;而英国作为从中世纪的经济落后者成长为世界近代化的领跑者,在同汉萨同盟的交往过程中充满了妥协与斗争。
3)  the Peloponnesian League
伯罗奔尼撒同盟
1.
Sparta made herself the leader of her allies and expanded her hegemony to the whole Greek world by using the Peloponnesian League.
第二章阐述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4)  hansa yellow
汉撒黄
5)  hansa yellow 10G
汉撒黄10G
6)  Hansa brilliant yellow
汉撒艳黄
补充资料:汉萨同盟
汉萨同盟
Hanseatic League

   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其贸易利益而结成的商业同盟。汉萨一词日耳曼语原意为集团。同盟形成于1356年,中心在吕贝克。
   从12世纪起,北德意志商人为了同英国、佛兰德进行贸易,曾组织“科隆汉萨”和“汉堡汉萨”。约12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德意志莱茵河流域的贸易活跃,对外贸易重心逐渐扩大到波罗的海地区。13世纪80年代,莱茵地区各商人组织互相合作以维护共同的利益,并与吕贝克及其他控制波罗的海贸易的北德城市结成同盟,防御劫匪和海盗,确保贸易安全。
   
   

汉萨同盟的商船

汉萨同盟的商船


   
   “汉萨同盟”一名首次出现于1344年,最初是共享特权的商业联盟。1356年商人汉萨发展为城市汉萨,参加者包括绝大多数北德沿海城市,吕贝克、汉堡和不来梅是其核心,后来加入者有科隆、但泽和柯尼斯堡。1358年,波罗的海东岸的里加等城亦加入。同盟垄断东欧、北欧同西欧的中介贸易。同盟商人也通过意大利商人经营东方产品,如香料及贵重纺织品等。1368~1370年,汉萨同盟的联合舰队战败丹麦,迫使丹麦签订《斯特拉尔松德和约》。该和约的签订致使汉萨同盟具有北欧政治同盟的性质,扩大了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北海的贸易以及对斯堪的纳维亚政治的控制。汉萨同盟进入鼎盛时期,结盟城市多达160多个,同盟在各地享有商业优惠,在伦敦、诺夫哥罗德、布鲁日、卑尔根等地均设有商站。同盟各城市的政权为城市贵族和大商人控制。14世纪末~15世纪初,曾发生行会起义,但遭镇压。
   15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英国、尼德兰、瑞典的工商业日益发展,立陶宛、波兰联合后逐步强盛。莫斯科公国征服诺夫哥罗德后关闭汉萨在该城的商站,尤其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商业中心的转移,汉萨同盟渐失优势。德意志内部,勃兰登堡、普鲁士地位的上升,使汉萨同盟进一步削弱。汉萨同盟于1669年在吕贝克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只有6个城市参加。此后,同盟即解体。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