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政治文化心态
1)  Political cultural Ps ychology
政治文化心态
2)  psychology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政治文化心理
1.
The particular psychology of politics and culture formed in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30s of 20th century was governing the literary reading and creation in that era.
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形成的特殊政治文化心理支配着30年代的文学阅读和文学创作;读者的阅读期待通过市场作用于文学出版业,使其呈现政治倾向性和商业趋利的奇特合一。
3)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re
政治文化中心
4)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政治文化生态
1.
In this thesis,the author tries to discover the influences that the changes i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early Nan Song made on the turn in the notes on poets and poetry writ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Yunyuyangqiu s ethical and cultural explanations and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notes on poets and poetry writing during ear.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韵语阳秋》在道德、文化层面的阐述,结合此期诗话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揭示出南宋初期政治文化生态的变化对诗话创作的深刻影响。
5)  cultural political ecology
文化政治生态
6)  political psychology
政治心态
1.
On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the scholar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论北朝时期汉族士人的政治心态
2.
The entire Chinese bourgeois political culture emerged after Sino 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which pushed the transition of the Chinese political psychology, quickened the innovation of the Chinese political value,facilitated the fierce change of political personality of the intellectual elite.
甲午战争推助了中国政治心态的转换 ,加速了中国政治价值观的革新 ,促成了知识精英政治人格的激
3.
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the local officers had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that they tried their best in ruling,making the acquaintance with many celebrity,etc.
重庆民族地区清代中期地方官员有关文学作品和执政行为显示的政治心态主要体现为感恩戴德谋尽忠、随遇而安结名流和恪尽职守理子民等等,折射了忠君尽职、安民为重的品性。
补充资料:政治文化
       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等。如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的性质和功能的理解,他所持的政治理想,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待公共权威的态度,评制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内心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都是政治文化的内容。
  
  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首次使用"政治文化"一词。此后,这个概念很快取代了传统政治学中常见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国民性格"等意义相近、但难以用实证性方法予以研究的术语,成为西方政治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60年代后,政治文化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学者们发表了一批有关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阿尔蒙德与S.韦伯合著的《公民文化》(1963)、L.W.派伊和S.韦伯合著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1965)、阿尔蒙德和G.B.鲍威尔(小)合著的《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1966)等。此后,其他许多国家的政治学研究者也开始重视政治文化的研究。中国政治学界在80年代初开始进行研究。
  
  基本内容  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文化"的概念有多种理解,一般认为,S.韦伯的解释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解释:即政治文化是"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阿尔蒙德和S.韦伯还把政治文化的内容归纳为:①对政治系统整体的态度;②对政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③对自己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的态度。少数政治学家则认为从主观方面阐述政治文化的特征,是对概念的狭义理解,主张把政治文化的涵义延伸到包括政治行为模式。可以说,这是对概念的广义理解。西方政治学者一般认为,政治文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影响各个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政治文化被视为一个将微观政治同宏观政治联系起来的因素。许多政治学家甚至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的著作中强调,这些国家建立了现代的政治结构,但却未获得相应的成果,其原因就在于政治文化形态与现代政治不相适应。
  
  西方学者还将政治文化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阿尔蒙德的划分比较有影响。他认为政治文化有 3种大的类型:①蒙昧型政治文化,其特点是,公民既不向政府表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也不关心政府的政策和法令。②服从型政治文化,其特点是,公民尊重并执行政府所作的权威性决策,但缺乏参与政治、向政府表达利益要求的意识。③参与型政治文化,它与现代民主政治相适应,使公民抱有不过分的参与热情,对合法的权威亦有充分的尊重。但是,任何社会都不会只有单一类型的政治文化,而是诸种政治文化的结合。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分类,认为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信念、情感和态度,这就构成该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成员所属的民族、种族、社会阶层、地域的不同,都可能引起政治文化的差别。因此,在属于同一个大类型的政治文化中,存在着若干亚文化,如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某个地区的政治文化。在这方面,最常见的是区别政治精英的政治文化与大众的政治文化。
  
  8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者对政治文化理论表现出很大兴趣。一般认为,政治文化总是与某一政治制度或政治体系相适应的。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文化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政治观念、情绪和政治习惯,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的社会政治影响,对政治文化的性质和内容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政治文化又通过政治社会化影响人们的政治感情、社会政治传统、公共舆论及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本身。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②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③如何将中国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变革相结合,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